【78】
答案: 【79】 答案: 【80】 答案: 【81】
答案: 【82】 答案: 【83】 答案: 【84】 答案: 【85】
答案: 【86】 答案: 【87】
答案: 【88】
答案: 【89】
答案: 【90】
答案:
对雇主而言,一般培训较之于特殊培训的风险更大。( ) A:正确: B:错误 正确
人力资本是天然形成的,不需要投资。( ) A:正确: B:错误 错误
人力资本投资意识越强的人,增长教育年限的可能性越高。( )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劳动人口是指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且正在获得有酬工作的人。( ) A:正确: B:错误 错误
劳动分红是企业内二次分配,属日常工资的补充分配形式。( )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工资具有调节职能,作为劳动力价格的信号,调节着劳动力的供给和流向。( ) A:正确: B:错误 正确
洛伦茨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在个体劳动供给决策中,推迟退休只能带来收入效应,即带来工作的劳动收入增加,而没有替代效应。( ) A:正确: B:错误 错误
企业内部各类劳动力工资分配形式不同不会影响工资水平,只会影响工资结构。( )
A:正确: B:错误 错误
为了控制风险,员工持股计划应只能面向高层管理者。( ) A:正确: B:错误 错误
维持生存工资理论并未解释为何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工资水平高于维持生存的水平并维持这种水平,未能正确地说明工资水平变化的趋势,也未能深刻地揭示工资的本质。所以它是一种初级工资理论。( )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在对待失业的态度上,经济学家萨伊反对市场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
A:正确: B:错误 正确
【91】
瓦尔拉斯均衡是经济行为人在没有数量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而有效需求是经济人考虑价格和数量双重限制后形成的需求。(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2】 就业人口的性别构成不合理是造成劳动力市场上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3】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示工作率与供给数量成正比关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4】 摩擦性失业包括由于劳动力的技能不能适应经济结构、地区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变
动而引起的失业。(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5】 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者是指求学、从事家务、退休及因伤老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的
人。(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6】 地区间工资差别难以消除是因为运输成本和流通成本大于0。(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7】 内部劳动力市场上的长期雇佣是由法律保障的长期雇佣。(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8】 劳动力需求是组织和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经营需要,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价
格水平(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9】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0】 企业内部的劳动差别会引起工资水平的变化。(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1】 工资谈判双方的力量表面上看起来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深层次来看其实是背
后的经济因素在起根本作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2】 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的非劳动收入增加,会引起工作时间减少,闲暇增多。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四、简答题
【103】 试述补偿性工资差别的类型。 答案: \(1)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环境恶劣、地位低下、工作条件差等“劳动
【104】 答案:
【105】 答案:
【106】 答案:
【107】 答案:
【108】 答案:
【109】 答案:
【110】 答案:
负效用”需要在工资中给予补偿。(2)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这是由于职业不稳定或存在风险造成的工资差别。(3)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补偿员工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
分析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类型和条件(蛛网模型)。
(1)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此时会形成“收敛型蛛网”。(2)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表明相对于工资率变动,供给变动的反应程度大于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因此,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形成“发散型蛛网”。(3)在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和就业的波动,既不是收敛性的,越来越小;也不是发散性的,越来越大,而是在同一波动程度上变动起点的工资率和终点的工资率在同一点上相交,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形成“封闭型蛛网”。
分析综合治理失业的主动对策与被动对策。 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是指依据失业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失业状况根本好转。其措施主要是:(1)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活动的水平。(2)加强职业培训。(3)控制和减少劳动力供给。(4)缩短就业者的劳动时间。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是指由于失业总是存在,政府只能采取补救对策。其措施主要是:(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建立失业救济专项基金。 简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以下情况,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1)正在生产的产品或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大。(2)劳动要素能被其他要素轻易替代。(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有弹性。(4)劳动力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只在部分场合成立)。
劳动力和一般商品相比的特性有哪些? (1)劳动力蕴含在人身上。(2)这种蕴藏在劳动者身上的劳动力具有时效性、不可储存。(3)劳动力必须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4)劳动租让过程中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简述结构性失业的类型及成因。 结构性失业的类型:(1)技能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的技能不能适应经济结构、地区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失业。(2)技术性失业,指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失业。(3)季节性失业,指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而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1)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与劳动力变化不匹配。(2)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3)就业人口的性别构成不合理。 简要分析工会在工资谈判中的主要手段。
(1)限制市场劳动力供给,也就是通过限制劳动供给量以提高工资。(2)采用说服或强迫的手段提高工资标准。(3)改善企业劳动力需求,促使企业扩大生产,可以实现工资和就业量双提高。(4)抵制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垄断。 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人力资本投资的获益方可以是国家、企业、个体或家庭。(2)投资收益的迟效性。人力资本投资并非当时投资就当时收益,必须经过不断的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发挥作用。(3)投资收益的长期性。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经验和知识可以在人的劳动、生活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伴随劳动者
【111】 答案:
【112】 答案:
【113】 答案:
【114】 答案:
【115】 答案:
【116】 答案:
【117】 答案:
一生。(4)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会带来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收益。 简述人力资本的特点。 (1)人力资本是寄存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其所有权不可转让或继承。(2)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3)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4)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5)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6)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和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差别是什么?
(1)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2)劳动力需求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要素价格因素即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化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试分析个体将大学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和消费的经济决策过程。
\第一,当把大学教育看成是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受教育,预期未来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为此,有必要放弃现在的收入机会(就业)。如果是经济处于一种繁荣时期的话,人们往往预期可以通过接受大学教育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就更倾向于接受大学教育而推迟就业。其决策的条件是:预期的内部收益率是否大于市场利率。第二,当把大学教育看作消费,则家庭收入和相对价格变化会产生影响。家庭实际收入不断提高,则入学率提高;大学的相对价格(学费)上升,则对入学率产生阻碍;最终结果取决于双方的相对优势。其决策的条件是:上大学的成本与家庭收入的比较。
简述个体劳动供给决策中个体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2)离原点越远的,效用越高。(3)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4)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这意味着增加收入(闲暇)必然要减少闲暇(收入)。(5)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意味着边际替代率(绝对值)递减;左边比右边更陡峭(在收入高的时候,闲暇的价值更高)。(7)不同人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偏好。
简述摩擦性失业的类型及成因。 \摩擦性失业的类型包括:(1)求职性失业,指劳动者不满意现有的工作,自动离职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2)失职性失业,指劳动者被雇主解聘,被迫寻找新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3)寻职性失业,指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的劳动者,由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而正在寻找工作所造成的失业。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2)信息完善程度。(3)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如社会保障的程度。
简述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内部晋升的优势与劣势。
内部劳动力市场按照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和重要性大小,形成工作阶梯。 内部晋升的优势表现为:(1)信息优势。(2)提供激励。(3)长期行为。 3.内部晋升的劣势表现为: (1)彼得现象,也就是人才错位。(2)内部晋升引发的竞争可能不利于团队合作。 简述工资的基本职能。 工资的职能包括:(1)保障职能,满足劳动者的最基本生活需要。(2)补偿职能。补偿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补偿。(3)激励职能,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的功能。(4)增值职能。(5)调节职能.工资作为劳动力
价格的信号,调节着劳动力的供给和流向。(6)统计和监督职能。工资既可以反映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贡献,也可以反映劳动者的消费水平。
【118】 试分析个体退休决策的影响因素。 答案: \(1)养老金的影响。推迟退休既有收入效应(带来工作的劳动收入增加),也
有替代效应(养老金减少造成收益减少),因此是否退休取决于二者的大小比较。(2)再就业机会的多寡。市场上任何年龄层劳动力的供给都要受到总体就业机会的影响,如果总体就业机会持续增加,那么老年劳动力的供给也会受到正面的影响。如果在退休后,可以有较好的其他市场工作机会,就会促使在职人员提早退休;如果再就业机会较少,且身体较为健康,就会推迟退休。(3)健康程度。健康人的退休年龄会更推迟,这一方面是因为健康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健康的人推迟退休造成的效用下降不那么大。
【119】 简述萨伊市场法则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 \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认为:(1)市场内部不会产生生产过剩和失业,因为供给
会创造需求,“任何卖都是买”。由于供给和需求经常趋向均衡,因此不会产生大规模的经常性失业,只会产生局部失业。(2)正常情况下,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就可以快速的消灭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3)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4)萨伊反对市场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120】 简要分析政府在工资谈判中的主要手段。 答案: \(1)参与经济形势研究,提出权威性参考意见。(2)直接举行工资谈判,达成
三方工资协议。(3)定期公布工资与价格指导线。(4)冻结工资与物价变动。
【121】 如何通过净现值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 答案: \所谓净现值法就是把未来收益与成本按预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后,比较两者的
差额,如果差额为非负值,那么作为追求效用最大化并抱有终身观点的决策主体而言,就有继续投资的意愿;如果差额为负值,则投资中止。
【122】 简述凯恩斯就业理论(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 \凯恩斯认为:(1)失业源自有效需求不足,其中存在非自愿失业。(2)非自愿
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因为货币工资的下降会导致价格的下降,从而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并未改变。(3)非自愿失业产生根本在于有效需求不足。(4)凯恩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鼓励消费、投资与消费双刺激、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等手段来刺激就业。
【123】 简述等产量曲线的概念和特点? 答案: \等产量线表示的是既定产出水平和生产要素投入比例的关系。它的特点有:(1)
凸向原点。(2)离坐标中心越远就越大。(3)斜率为负才可生产。(4)不能相交。(5)可有无数条。(6)多用在生产领域。
【124】 简述内部劳动力市场长期雇佣的优势与劣势。 答案: \第一,长期雇佣的优势:(1)增加企业特殊人力资本的蓄积,密切员工与企业
关系。(2)鼓励长期行为,追求企业的长期目标,对员工进行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委以重任。(3)降低劳动力的转换成本,包括招聘、筛选、雇佣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解雇员工所支付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由于老员工不能与新员工合作而造成的效率损失。第二,长期雇佣的劣势:(1)不景气时维持成本较高;(2)员工跳槽带来损失较高。
五、论述题
【125】 试分析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右上
【126】 答案:
【127】 答案:
【128】 答案:
【129】 答案:
方倾斜是因为:(1)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众多,个人偏好千差万别。在某一个工资率下,有人愿意增加工作时间,有人愿意减少工作时间。但总的来说,随着工资提高,愿意增加工作时间的人比愿意减少的可能更多。(2)对某些人来说,工资增加只会产生替代效应。比如,对某些持有保留工资的人来说,工资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意提供市场工作,当工资率提高,对他们形成的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导致随工资率提高,工作时间增加。(3)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计量单位更大。
试分析工资率上升和工资率下降两种情况下,产出效应和替代效应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 第一,产出效应:(1)当其他条件不变,工资率上升,意味着企业总成本增加,企业缩减生产规模,导致劳动力需求降低。(2)当其他条件不变,工资率下降,意味着企业总成本减少,企业扩张生产规模,导致劳动力需求提高。第二,替代效应:(1)当保持产出水平不变,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价格上升,同资本比较,劳动变得相对昂贵,长期来看企业会用资本替代劳动,造成劳动力需求进一步降低。(2)当保持产出水平不变,工资率下降,意味着劳动价格下降,长期来看企业会用劳动替代资本,造成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高。 试论述劳动参与率的概念以及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劳动力参与率是一定范围内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它是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劳动力参与率并不影响供给决策,但反映了劳动力参与的变动。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包括:(1)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2)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情况;(8)风俗、文化等其他因素等。 试论述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的原因。
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对动力供给的负向影响。 试分析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
(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工资总额的绝对量才能不断扩大,为工资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这是决定工资水平的基础性因素。(2)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单位时间内人均创造的价值量多少,是国家和地区财富创造能力的体现。工资总额增长依赖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又进一步依赖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因此要合理安排工资水平与劳动增长率之间的关系。(3)国民收入分配比例。要合理安排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关系。(4)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5)就业规模,主要在于平衡就业安排和新增工资基金的使用。新增工资基金既可以用于提高原有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也可用于支付新增加的劳动者的工资以扩大就业,二者存在一定矛盾,要正确安排二者的比例。(6)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工资水平的增长。同时人口增长对消费基金的使用产生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