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备考之考前十天自主复习
第三天
【课本内容再回顾——查缺补漏】 回顾三:基本概念(一)
(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1. 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 )
2.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一定是两性氧化物或是两性氢氧化物
(× )
3.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4. 复盐是纯净物,而混盐(如CaOCl2)是混合物
(× )
5.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只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 (× )
6.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汽油、牛油均属混合物
(√ )
7. 电解、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
(× )
8. 指示剂遇酸、碱发生颜色改变,发生了化学变化
(√ )
9.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应是物理变化
(× )
10.金属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 )
11.塑料的老化,橡胶的硫化,石油的裂化,铁、铝的钝化,油脂的硬化,苯的硝化,碳酸钠晶
体的风化,油脂的皂化,酸和醇的酯化均属化学变化
(√ )
12.蒸馏、分馏、干馏均属化学变化
(× )
13.颜色反应、显色反应、焰色反应均为化学变化
(× )
14.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 )
15.晶体的熔化、水的汽化和液化、KMnO4溶液的酸化以及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物理变化 (× ) 16.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而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 )
[来源:Z*xx*k.Com]
17.核的聚变和裂变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 )
[来源学_科_网]
18.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均是化学变化
(× )
19.明矾净水、甲醛浸制生物标本、Na2FeO4消毒净水均发生化学变化
(√ )
20.化学反应必定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必然伴随
着能量的变化
(× )
21.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
22.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 )
(二)化学计量
1. 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考考点归纳——判断正误并纠错
(1)常温常压下,22.4 L O2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常温常压下,3.2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NA (3)常温常压下,1摩尔氦气所含原子数为NA
(4)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C2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0.1NA (5)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 (6)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1NA (7)标准状况下,22.4 L HF所含分子数为NA
(8)标准状况下,1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 8 L
(9)7.8 g 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10)3.4 g H2O2完全分解转移电子0.2NA
(11)2.4 g Mg无论与O2还是与N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都是0.2NA (12)5.6 g Fe与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13)6.4 g Cu与S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14)31 g白磷中含P—P键数为1.5NA
(15)1 mol白磷分子中含有P—P键数为1.5NA (16)12 g金刚石中含C—C键数为4NA
(17)12 g石墨中含C—C键数为1.5NA
(√ ) (× ) (√ )
(18)6.0 g 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Si—O键 (19)6.0 g 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O原子
-
-
(20)1 L 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CH3COOH的总数为NA (√ ) (21)1 L 1 mol·L
-1
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粒数为NA个(× )
(22)10 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为0.6NA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
(23)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小于NA (24)1 mol —OH中所含电子数为9NA (25)1 mol CH3所含的电子数为8NA
+
(26)2 g NO2和44 g N2O4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3NA (27)25 ℃ 1 mL H2O中所含OH数为10
--
-10
NA
-
(28)T ℃ 1 L pH=6的纯水中含106NA个OH(29)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30)过量的Fe粉加入稀硝酸中,当溶解5.6 g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2.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1)磷酸的摩尔质量(以g·mol值上相等
-1
(×
为单位)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在数
(√ )
(× ) (× ) (√ ) (× )
(2)0.5 mol氢的质量为0.5 g
(3)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
(4)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 (5)同种气体的摩尔体积总是相同的
(6)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同 (× )
(7)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 ) (8)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它的基本单位是摩尔 (9)物质的量可以用于度量分子、原子及离子等微粒
(√ )
(√ )
(√ ) (× )[来] (× )
(10)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微粒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 (1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0.012 kg碳所含的原子个数
-
(12)若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则所处条件一定为标准状况 3.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1)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分子个数一定相同,原子个数也一定相同 (× ) (2)标准状况下,1.12 L16O2和1.12 L 18O2含有相同数目的氧原子 (3)同温、同压、同体积的12C18O和14N2质子数相等,质量不等
(√ ) (√ )
m1(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也等于密度之比(=
m2
M1D1=) M2D2
(√ )
V1n1(5)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V2n2p1n1
(6)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p2n2D1M1(7)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D2M2
(√ ) (× ) (× )
V1M2
(8)在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 (√ )
V2M1p1V2(9)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时,任何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p2V1
(√ )
p1M2(10)同温、同体积、同质量,则同密度,任何气体的压强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 )
p2M1
(三)氧化还原反应
1.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作氧化剂
+
(√ ) (× ) (√ ) (√ ) (√ ) (× ) (× ) (√ )
3. 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 4. 金属元素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5. 强氧化剂不一定能与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的得与失
7.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FeBr2、FeI2的混合物,最先被氧化的是Fe2
8. 盐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亚硫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9. Ca(ClO)2溶液中通入SO2、FeS+HNO3、Na2SO3+HNO3、Fe(OH)2+HNO3、Fe(OH)
3+HI
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
10.失电子越多,还原性就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 11.金属阳离子只能作氧化剂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学科网]12.一种物质作氧化剂,就不可能作还原剂 13.单线桥即只能用一根线来表示电子转移
14.在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一定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15.含氧酸的价态越高,氧化性一定越强 16.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
17.不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肯定容易失去电子 18.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9.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 (× )
20.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肯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1.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作为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一定作为氧化剂(× ) 22.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