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 1、无关刺激的干扰
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例如,活动室的布置过于花哨,更换的次数过于频繁,教学辅助材料过于有趣、繁多,教师的衣着打扮过于新奇,都可能分散幼儿的注意。 2、疲劳
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引起疲劳,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使注意涣散。引起疲劳的另一原因是缺乏严格的生活制度。有些家长不重视幼儿的作息制度,晚上不督促孩子早睡,甚至让他们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致使第二天无精打采,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
3、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兴趣、成功感以及他人的关注等因素可以构成活动的动机。对幼儿来讲,这些因素更会直接影响活动时的注意状况:
活动内容过难,可能会因缺乏理解的基础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而丧失兴趣和积极性;过易,也可能会因缺乏新异性、挑战性而减少对他们的吸引力。 班额过满,师生之间必要的感情交流太少,幼儿可能因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情感支持而丧失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对教育过程控制得过多、过死;儿童缺少积极参与和创造性发挥的机会;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教育过程呆板少变化;活动要求不明确等,都可能涣散幼儿的注意力。 (二)防止幼儿注意分散
【分组讨论】为防止幼儿注意分散,幼儿教师应注重做好哪些方面?
【讨论说明】讨论分以下几个步骤:①全班分为12个小组,分别编号,每小组3-5人,自由组合,小组成员讨论,将统一后的意见写在纸上,同时写上小组编号、成员名单,并根据发表意见情况选派一位小组长。②6个小组进行组合,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作为代表参与讨论,通过分享各小组讨论结果,整合各小组意见,形成具有较强逻辑性、条理性的讨论成果,并根据整合成果对作出贡献的各小组分别予以记录,给出等级评价,然后将各小组等级评价和讨论结果上交。③两大组分别选出代表,由代表根据整理出来的书面成果陈述本组讨论成果,两组陈述完毕后,教师再分别从两大组中抽选一位小组成员陈述本小组观点,一位小组长陈述本大组观点,教师对本次讨论进行总结,并根据各大组三次陈述情况对大组给予等级评价。最后根据两次等级评价确定各小组本次讨论的成绩。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防止儿童注意分散,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教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教室布置应整洁优美,新布置过的教室最好及时组织幼儿参观;教具应能密切配合教学,不必过于新奇;出示教具应适时,不用时切不可摆在显要的位置上;教师的衣着应朴素大方;个别儿童注意不集中时,不要中断教学点名批评,最好稍作暗示,以免干扰全班儿童的活动。 (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活动内容应贴近儿童的生活,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活动方式应尽量“游戏化”,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有愉快的体验;组织形式应有利于师生之间、儿童伙伴之间的交往;活动过程中要使幼儿有一种“主人翁”的自主感:主动活动、动手动脑、积极参与。
(三)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完成任何有目的的活动所必须的。但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消耗的神经能量较多,容易引起疲劳。学前儿童由于生理特点,更难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任何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引起它,而且无意注意不需意志努力,耗能较少,因而保持的时间可以比较长。但只靠无意注意是不能完成任何有目的的活动的。
鉴于两种注意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注意的特点,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也要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有意注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新颖、多变、强烈的刺激吸引他们,同时,也应该向他们解释进行某种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使他们能主动地集中注意。两种方式应灵活地交互使用,不断变换幼儿的两种注意,使其大脑活动有张有弛,既能完成活动任务,又不致于过度疲劳。
【实践活动】下园观察幼儿教师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活动的情况(附观察记录表,见实践教学指导手册)。
第三节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与培养
一、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 (一)评价标准 【话题讨论】结合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状况? 1.注意的有意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注意的有意性水平可参考如下评定标准。
A级: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客观的要求,自觉、主动地将注意集中在该集中的对象上。在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其他刺激,能自觉地付出努力,排除干扰。
B级:能根据成人的口头交代,有意识地将注意集中在相应的对象上。在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其他刺激,能付出一定的努力或者能在成人的提醒下做出努力,排除干扰。
C级:能在成人的要求下有意识地注意一定的对象,但是刺激物的新颖性和自身的兴趣是决定注意的重要条件。一旦遇到其他刺激,往往不善于付出努力去排除干扰。成人的提醒帮助起的作用比较小,注意常常处于自然而然、随心所欲的状态。
2.注意的稳定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水平可参考如下评定标准。
A级:小班幼儿能连续集中注意15分钟以上,中班幼儿能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以上,大班幼儿能连续集中注意25分钟以上。
B级:小班幼儿能连续集中注意10分钟以上,中班幼儿能连续集中注意15分钟以上,大班幼儿能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以上。
C级:小班幼儿只能连续集中注意10分钟以下,中班幼儿只能连续集中注意15分钟以下,大班幼儿只能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以下。 3.注意的转移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注意的转移水平可参考如下评定标准。
A级:一个新活动开始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上。即使是在刚刚进行了一项热烈、激动的活动后,注意力转向下一个活动的速度也比其他大部分孩子显得迅速。 B级: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注意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
C级:在一个新活动开始时,往往需要成人提醒才能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在刚进行完一项热烈、激动的活动后,很难将注意力转向下一个活动,即使是在成人的提醒下,也比大部分孩子所用的时间长。往往在新活动开始的最初一段时间内,还会出现激动状态,似乎还“惦记”着刚才的活动。 4.注意的分配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注意的转移水平可参考如下评定标准。
A级:能将注意同时指向3~4个对象上。例如,在玩“抢椅子”这一音乐游戏过程中,能将注意同时指向听音乐、变换动作、窥视椅子三种对象,有的甚至还同时能指向观察其他小朋友的表现,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检举(四种对象)。 B级:能将注意同时指向2种对象。例如,画画时能边听边画,即手在画的同时,听清老师在讲什么(两种对象)。
C级:同时讲注意指向2种对象上时常表现出困难。例如,让幼儿学画画,只能先看老师示范或先看图,再注意自己的画笔,难以做到边看边画。又如,唱歌的时候要求同时表演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录像分析】播放幼儿活动片段
问题思考:分析和评价该幼儿活动在活动中注意的有意性、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的表现。
(二)通过观察法了解幼儿的注意力 1.观察时机
【问题讨论】我们可以在哪些活动中观察幼儿注意力的发展状况? (1)各种集体教育活动时
集中教育活动有规定的内容、时间,易看出注意的有意性、稳定性。
(2)自选活动时。自选活动没有对幼儿进行明显的限制,易客观地看出幼儿注意的有意性、稳定性。
(3)学习新操、舞蹈、玩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时。这些活动需要进行注意的分配。
(4)新活动开始时。需要个体进行注意的转移。
(5)阅读,剪纸等安静性活动时。易看出幼儿注意集中的程度,且容易观察到分心状态表现。 2.观察形式和记录
(1)在活动中抓住时机围绕目标进行观察。 (2)运用时间抽样观察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3)运用情境观察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例如在劳动过程“拣花生”时观察记录。
具体方法见实践课程教案。 二、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幼儿的注意是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步发展的。 【小组讨论】
1.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2.请设计几个训练幼儿注意力的游戏。 (一)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
直接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在有兴趣的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容易集中,而且维持的时间也长。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可促进幼儿注意的发展。 (二)丰富知识经验,形成熟练动作和技能
凡是和已有知识经验有联系的新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不仅有助于兴趣的培养,同时知识经验丰富与否又直接关系到幼儿注意范围的大小。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动作和技能,使其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这对幼儿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增强其注意分配能力是十分有益。 (三)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教育
幼儿注意的发展有明显的个别差异。不同的幼儿,注意的各项品质不尽相同。面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必须加强个别教育。例如,对好动,注意不能稳定的幼儿,给他们在游戏中安排合适的角色(如交通警察、医生等),并进一步根据角色提出任务、要求。游戏结束时对所担任角色给予评价。也可经常安排些有趣的游戏,有利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
(四)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举例:
1.开火车(集体游戏)
参加开火车游戏的小朋友围坐成半圆形,最前面的是司机。游戏开始集体唱儿歌:“我的火车好、我的火车快、运粮食、运钢材,运到全国各地来。找个好伙伴和我一齐开,谁是你的好伙伴,快快把他请出来。”然后司机说:“×××请你快出来。”被请到的小朋友与司机对换座位。游戏周而复始。 2.看谁串得最多(桌上游戏)
材料:木珠若干,根据不同年龄,可在色彩、大小、数量上有所区别。年龄越小的幼儿串珠色彩鲜艳漂亮,可大些,数量相对减少。年龄越大的幼儿串珠色彩可稍单一、小些,数量相对要多。
要求:参加游戏的幼儿尽量串得快、串得数量多。可以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看谁串得多,也可以要求同数量的木珠看谁串得快。 3.听指令做动作 (1)听词拍手
听到动物就拍手:猫、桌子、钱包、狗、老虎、苹果、大象、台灯、茶杯、螳螂、麻雀??
听到能装水的词就拍手:盆、电灯、桶、棍子、碗、壶、桌子、盘子、铅笔、书、瓦罐??
听到水里的动物就拍手:鲤鱼、老虎、青蛙、鸡、鸭、长颈鹿、鲸鱼、鲨鱼、海豹??
听到可以写字的东西就拍手:钢笔、尺子、橡皮、铅笔、球、毛笔、钱包、手表、硬币、电笔、三角板、蜡笔??
听到食物拍一下手,听到动物拍两下手:巧克力、铅笔、蛋糕、企鹅、电灯泡、连环画、马、骆驼、冰棍儿、汽车、玩具手枪、苹果、兔子、花生、鸡、眼睛、碗、盘子、米饭、孔雀、狼、手表?? (2)听命令做动作
选一名幼儿做队长,站在房间的一边,其余幼儿面对其站在另一边。队长在发命令(如“鞠躬”、“立正”、“踏步”、“拍手”、“跺脚”等)时,自己既可以做相应的动作,也可以做不相干的动作。其余的幼儿则必须按照队长的口头命令做动作,不应受队长动作的影响。未根据队长命令而做错动作的幼儿即离开游戏。最后离开游戏者为胜,可接任“队长”。 为加大难度,还可要求幼儿做相反动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