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专题练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2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A. 温度25 ℃、压强1.01×105 Pa B. 温度130 ℃、压强 3.03×105 Pa C. 温度130 ℃、压强5.05×104 Pa D. 温度0 ℃、压强5.05×104 Pa
2.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B. 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C. 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D. 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3.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平衡时,
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4.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a 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a mol/L的是( ) A. 4 mol A+2 mol B B. 2 mol A+1 mol B+1 mol He C. 3 mol C+2 mol D D. 2 mol A+1 mol D
5.将氯酸钾加热分解,在0.5min内放出5mL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在同样温度下,0.2min
内放出50mL氧气.则加入二氧化锰后的反应速率是未加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的( ) A. 10倍 B. 25倍 C. 50倍 D. 250倍 6.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B. 消耗Z的速率是生成X的速率的2倍 C. 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D. 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7.已知反应3A(g)+B(g)
C(s)+4D(g)+Q,右图中a、b表示一定条件下,D
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要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增大B的浓度 ②升高反应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 ④加入催化剂( )
N2O4 ΔH<0,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
④
8.某反应2C(g)℃A(g)+2B(g)℃H<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 B.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 C. 仅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D. 仅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9.温度为T时,向4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n(PCl3)/mol 0 0 50 150 250 350 0.32 0.38 0.40 0.40 A. 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64mol/(L?s)
B.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则反应的℃H<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molPCl3、4molCl2 , 达到平衡时,则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025mol/L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间向容器中充入2molPCl5、0.40molPCl3和0.40molCl2 , 达到平衡前v(正)<v(逆)
10.化学平衡常数(K)、弱酸的电离常数(Ka)、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SP)是判断物质性质或变化的重要的平衡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有关 B. 当温度升高时,弱酸的电离常数Ka变小
C. KSP(AgCl)>KSP(AgI),由此可以判断AgCl(s)+I=AgI(s)+Cl能够发生 D. Ka(HCN)<Ka(CH3COOH),说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强 11.在一个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2N(g)℃P(g)+Q(g)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已知M的状态未知,则下列描述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当物质M、N、P的体积分数比为 1:1:1时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 ③体系的温度不变时 ④反应速率2v (N)正=v (Q)逆时
⑤体系的压强不变时 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
A. 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1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向盛有足量X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Y气体,发生反应:X(s)+aY(g)
bZ(g)+W(g);℃H>0,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与通入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100%
B. 向容器中再加入少量X,则Y的转化率增大 C. 再通入Y,重新达到平衡时W的体积分数不变
D. 保持压强一定,当原反应在较高温度下建立平衡时,图中θ<45°
二、多选题
13.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t/min n(Y)/mol 2 4 7 9 012 011 010 010 A. 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5mol·L-1·min-1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C.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充入0.32mol气体X和0.32mol气体Y,到达平衡时,n(Z)=0.024mol
14.在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3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和同时生成3amolC C.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15.某温度时,发生反应2HI (g)℃H2 (g)+I2 (g),向三个体积相等的恒容密闭容器A、B、C中,分别加入①2mol HI;②3mol HI;③1mol H2与1mo1I2 , 分别达平衡时,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各容器的压强:②=①=③ B. 平衡时,I2的浓度:②>①=③ C. 平衡时,I2的体积分数:②=①=③ D. 从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的时间:①>②=③
16.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COCl2(g) t/s n(Cl2)/mol 0 0 2 4 6 8 Cl2(g)+CO(g),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molCOCl2(g),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0.30 0.39 0.40 0.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成Cl2的平均反应速率:0~2s比2~4s快 B. 0~2s COCl2的平均分解速率为 0.15mol ? L-1·s-1
C. 6s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 该条件下,COCl2的最大转化率为60% 17.温度为T时,向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和0.08 mol H2O(g),发生反应3Fe(s)+4H2O(g)
Fe3O4(s)+4H2(g),一段时间后达平衡。t1时刻向容器中再充入一定量的
H2 , 再次达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