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家开放大学背景下的课程设置及资源建设
作者:强南囡 李淑君 汪跃平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8期
摘 要: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其办学模式将依赖于学分银行制度。在学分银行制度的保证下,学习者将在时间、场所、方式和内容多方面拥有选择权。为了保障学习者的选择权,国家开放大学需要在课程资源建设上进行思考与努力,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遵循全面性的原则,不但要从宽度、深度及时间三个维度上全面覆盖各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兼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在所设课程范围确定以后,需要更进一步在课程资源建设上多层面相互配合,利用已有资源,更新内容,全面建设优质课程,同时需要齐备软硬件设施,支持多种学习终端,以解决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不同人群的需求,达到国家开放大学的实现全民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国家开放大学 远程教育 学分银行 金融课程设置 资源建设
2011年5月26日,教育部党组会议原则审议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在教育部于2012年6月21日发布的教发函[2012]103号文《教育部关于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批复》明确指出,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这种新型高等学校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国家开放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不能照搬研究型的普通高等学校或者职业类院校的模式,必须体现其特色。本文以金融类课程为例,探讨在此背景下,在学分银行制度的保证下的课程设置及资源建设问题。 一、学分银行制度下的学习模式
教育部《关于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批复》(教发函[2012]103号文)的第二条指出:“积极推进‘学分银行’建设,通过建立学习成果互认和学分的累积、转换制度,探索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同时,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规划提出的四项探索中,学分银行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国家开放大学的“新型”办学模式离不开学分银行制度。
在学分银行制度的保证下,学生的学习模式将会有非常大的改变。首先,由于各种证书与学分挂钩,而学分可以累积,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课,而不再学那些不感兴趣或者没有用的课程;其次,由于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利用任意终端进行学习,摆脱了以往对时空有严格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可以阅读文字资料,又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进行远程听课。 这种累积学分的做法在国外一些成熟的开放大学已经实行多年。英国开放大学作为全球第一所成功的远程教育学校从1971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1]。根据其官方网站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介绍,该大学既提供学历教育(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又提供非学历的短期培训。这些教学模式都依赖学分制,学习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时限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当积累的学分满足条件时,便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国家开放大学可以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成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特殊调整。例如,国家开放大学可以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学分累积制度,学习者只要在规定的课程范围内获得足够学分就能够取得相应证书。然而,为了体现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的定位,在学习时段上不宜像英国开放大学般进行过于严格的限制。这种学分累积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权利得到了空前放大。为了充分保证学生的选择权,在课程的设置上需要进行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或者高等职业类学校的特殊思考与处理。 二、金融类课程的设置范围
由于学分银行制度的存在及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日益丰富,在选择所设课程时可以突破普通高等学校或者高等职业学校由于专业方向、人力资源、硬件设施等方面导致的课程范围和数量的限制。国家开放大学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 (一)加大课程覆盖面,满足不同行业需求。
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三个领域。在专业设置上,教育部2012年9月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显示,金融学类专业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及投资学共四个专业;教育部2004年10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显示,财政金融类专业包括财政、税务、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金融与证券、金融保险、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资产评估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投资与理财及证券与期货共12个专业。由此可见,大多金融类的专业并不完全涵盖所有领域,而是带有偏向性。
任何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或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师资,还是教育成本)都是有限的,以一己之力无偏向性地开办所有的金融类专业将十分困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另外,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招生规模与教学成本呈U型分布。随着招生规模的上升,教学成本先是下降,达到最优招生规模后,教学成本上升[2]。同一所学校开办多个金融类专业会使招生工作面临很大压力,如果生源一定,专业数量越多,则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就会越少,最终造成招生人数无法达到最优规模。这种情况下,教学成本无法得到弥补,进而就会影响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鉴于以上原因,很多学校,特别是高职高专类的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学校自身的硬件设施及师资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区域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特点)有选择性地开办金融类专业,例如根据当地保险机构、银行类机构及证券类机构的比例确定金融类专业的偏向。
与这些学校的有限受众相比,国家开放大学的影响面更大,因为只要远程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技术设施过硬,国家开放大学对于学生人数的上限和学生所在地点并无过多限制。这就要求国家开放大学在金融类课程设置上不能带有地域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特点的偏向性,应该遵循全面性的原则。这种全面性的课程设置,可以从三个维度考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从宽度上说,课程设置应该能够满足金融业各领域的需求,既要有通识性、基础性的课程,又要有各金融领域的专业课程;
2.从深度上说,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到不同学习者的接受程度,从普及型、实用技术型、提高型到研究型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需求;
3.从时间上说,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国家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除了传统的金融类课程以外,国家开放大学还应该紧跟形势,设置一些专门的课程,为新兴、热点的金融领域培养必要的人才。例如,近年来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资金问题作出贡献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机构如果要可持续发展,则专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开放大学应该在考虑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课程(例如:农村金融)。 (二)加强市场调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兼顾。
图1 2002-2010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本科及专科招生人数
数据来源:根据中央电大发展规划办公室在的各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上公布的数据整理。
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基于电大系统,而电大系统在金融类学历教育方面已较成熟,学生数量很大,如图1所示,从2002年至2010年,开放教育的金融专业招生人数(含本科与专科)单年最高达到46508人,各年平均26973人。国家开放大学应该承继电大系统的招生渠道,继续开展金融类的学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形成体系,充分体现学历教育的特点。 除学历教育外,国家开放大学还应该进行市场调查,适度开发非学历教育项目。根据有关调查,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专业有95%的学生关注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银行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等[3]。事实上,财经领域各认证考试的报考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学历教育中的课程内容虽然能够涵盖这些考试所需的知识,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很难满足考生的需求,因此国家开放大学在设置金融类课程时,可以针对各类考试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短期的考前辅导。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国家开放大学还可以考虑与各种金融机构合作培养人才。这是因为企业的逐利性导致在招聘员工时总是希望用最低的成本招聘到最合适的人。但是如果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在节省培训费用的同时,却可能产生更高的工资支出;而如果企业不想支付高工资,那么员工的培训支出就必不可少。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校企合作、工读结合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金融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例如,徐高峰(2011)提出“新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4],廖旗平(2012)提出金融专业复利型人才的培养模式[5],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铃学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面已经获得了很大成效[6]。因此,国家开放大学可以利用电大系统教学网点的庞大资源,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联系,进行多方面的市场调查,了解用人单位与学生的需求,设置岗前培训、职业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为企业输送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