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答案(标注了页码)(2009-2012)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3:33: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1891年,康有为在教学大纲分类学科中提出了( B ) P48 A.人学 C.仁学

B.群学 D.社会学

2.在社会学的功能中,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是( B ) P62 A.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B.描述性功能 D.预测性功能

3.帕森斯提出社会行动有三个要素,即( C ) A.动机、情境和规范 C.目标、情境和规范

B.动机、规范和制度 D.目标、情境和制度

4.社会学界常以外在的关联形式为标准,根据肯定或否定的状态,把社会关系分为( A ) A.结合关系和对立关系 C.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B.初级关系和次级关系 D.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5.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是( D ) A.人力资本 C.人力资源

6.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 B ) P87 A.文化元素 C.文化特质

B.文化集丛 D.文化模式 B.人口资本 D.人口资源

7.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是( A ) P91 A.文化采借 C.文化交流

B.文化传播 D.文化冲突

8.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是( D ) A.生活技能社会化 C.角色社会化

B.行为社会化 D.政治社会化

9.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 ) P95 A.继续社会化 C.再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0.美国心理学家R·哈维格斯特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 A )

═══════════════════════════════════════════════════════════════════

杨峰 - 本套试题共分1页,当前页是第1页- 2013/3/12

A.六个阶段 C.八个阶段

B.七个阶段 D.九个阶段

11.当今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目标是( D ) P107 A.人的国际化 C.人的全球化

B.人的现代化 D.人的合格化

12.对一定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是( D ) P124 13.A.拟剧论 C.自我理论

B.符号互动论 D.常人方法学

13.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标准是( A ) P145 A.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 C.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

B.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 D.群体的规模

14.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B ) P135 A.扩大家庭 C.主干家庭

B.核心家庭 D.联合家庭

15.利益群体可以分为经济利益群体、政治与社会权利利益群体和社会公众利益群体三类,这种分类标准是( D ) A.群体归属感 C.群体组成形式

B.群体规模 D.群体目标特点

16.组织决策的第一个阶段是( B ) P148 A.设计阶段 C.审查阶段

B.情报阶段 D.抉择阶段

17.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者是( D ) P152 A.梅约 C.巴纳德

B.泰罗 D.麦克雷戈

18.社会制度可以分为自发产生的制度和根据客观历史需要而有计划建立的制度,这种分类标准是( A ) X A.社会制度形成的方式

B.社会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对个性形成产生的影响 C.社会制度的具体性质和作用 D.社会制度的需求

19.属于教育制度的潜功能的是( A ) P161 A.社会控制功能 C.文凭功能

B.社会选择功能 D.实现社会化的的功能

20.在中国的社区研究中,李景汉和晏阳初主持的是( C ) P179 A.江村调查 C.定县调查

B.易村调查 D.清河调查

═══════════════════════════════════════════════════════════════════

杨峰 - 本套试题共分2页,当前页是第2页- 2013/3/12

21.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被称之为( B ) P208 A.阶层 C.社会分层

B.阶级 D.等级

22.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 B ) P214 A.马克思 C.伦斯基

23.索罗金把社会流动分为( C ) A.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C.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D.竞争式流动和赞助式流动 B.戴维斯和莫尔 D.达伦多夫

24.在默顿的目标-手段适应方式类型中,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方式是( C )P232 A.形式主义 C.退缩主义

B.创新者 D.反叛

25.对涉及人们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的各个具体领域实现控制的形式是( A ) P235 A.微观控制 C.外在控制

B.制度化控制 D.习俗控制

26.学校通过记过、开除等手段防治学生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这种控制形式是( D ) P237 A.宏观控制 C.道德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D.消极性控制

27.社会问题是人们主观建构出来的,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这种对社会问题的解释是( D ) P244 A.社会病理学 C.价值冲突理论

B.社会解组理论 D.社会建构理论

28.在社会预警系统中,对人们潜伏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沟通、疏导、救助,防止偏差行为的发生的是( C ) A.调查研究机构 C.社会干预中心

B.监测系统 D.社会支持网

29.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A ) A.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 C.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B.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D.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

30.美国学者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中的研究属于( B ) P267 A.模式变项论 C.后工业社会论

B.信息社会论 D.风险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杨峰 - 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3页- 2013/3/12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BDE ) (新版书中:DE) P41 A.斯宾塞 C.恩格斯 E.韦伯

32.交换理论的创立者是社会学家( CD ) P45 A.戈夫曼 C.布劳 E.帕森斯

33.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主要表现在( ACE ) P102 A.观察学习 C.角色扮演 E.知识积累

34.社区的功能有( ABCDE ) P176 35.A.经济生活 C.社会控制 E.社会保障

35.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偏差行为可以分为( BCDE ) (新版书中:CDE) P226 A.违法行为 C.偏差习惯 E.偏差文化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P55

37.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P85

38.符号:指的是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P118

39.社区发展: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P184 40.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转移。P219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 P72

答:(1)筹划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

B.偏差行动 D.偏差心理 B.社会化 D.社会参与 B.环境支持 D.制度发展 B.科塞 D.霍曼斯 B.马克思 D.涂尔干

42.简述习俗的特点。

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多元性与复合性、阶层性与地方性、传承性。

═══════════════════════════════════════════════════════════════════

杨峰 - 本套试题共分4页,当前页是第4页- 2013/3/12

《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答案(标注了页码)(2009-2012)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2lri07h7u3bj0w6hx1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