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知识点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化学变化。
知识点2 探索物质变化的方法
1.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放出气体、产生沉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生成了新物质。
2.探索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吸热或放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
知识点1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1.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碱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知识点2 酸碱指示剂
1.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指示剂。 2.紫色的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红色;蓝色石蕊试纸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红色石蕊试纸在酸性溶液中显示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示蓝色。
3.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使指示剂变色,不能说成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因为变色的物质是指示剂,不是酸性或碱性溶液。
4.花瓣中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用花的汁液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知识点3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简称酸碱度。
2.化学上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度。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3.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物质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物质碱性越强。 4.pH=0的溶液是酸性溶液,但不是酸性最强的。 pH=14的溶液是碱性溶液,但不是碱性最强的。 5.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读取整数,即为被测溶液的pH。
6.测定溶液pH时,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不要润湿pH试纸,否则测得的酸性物质的pH偏大,碱性物质的pH偏小,中性物质的pH不受影响。用广泛pH试纸测得的pH为粗略值,一般取整数,不能有小数。
第3节 常见的酸
知识点1 盐酸
1.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盐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会看到“白雾”现象,这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结合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2.用途: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金属除锈、制造药物等;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3.检验盐酸或氯离子的方法是:向溶液中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若白色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是盐酸或含有氯离子。
知识点2 硫酸
1.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不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跟空气接触,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用途: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等有机物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而结合成水,因而具有脱水性。脱水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22
4.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 5.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知识点3 酸的相似化学性质 1.酸的相似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 (5)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第4节 常见的碱
知识点1 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 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2.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俗名烧碱或苛性钠。
在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3.氢氧化钠在实验中常用作某些气体(如H2、O2等)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SO2。 4.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5.生活中利用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来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 知识点2 氢氧化钙
1.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它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水溶液俗称石灰水,腐蚀性与氢氧化钠相似。
2.氢氧化钙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广泛。建筑上用石灰浆砌、砖抹墙等;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黄的石灰浆可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石灰乳与硫酸铜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熟石灰还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知识点3 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1.可溶性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1)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
(2)某些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碱能和酸发生反应。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如: 2NaOH+CuCl2===Cu(OH)2 ↓+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工业制取氢氧化钠的反应)
第5节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知识点1 酸碱反应
1.酸和碱之间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2.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成了水分子。
3.酸碱反应后的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因为酸碱不一定完全中和,要根据二者量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判断。若酸剩余,溶液呈酸性,pH<7;若碱剩余,溶液显碱性,pH>7;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pH=7。
知识点2 酸碱反应的应用
酸碱之间的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用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或处理酸性废水;服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等。
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
知识点1 几种盐的性质
1.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故俗名纯碱。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为Na2CO3·10H2O,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里,Na2CO3·10H2O易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碳酸钠粉末,这种现象叫风化。
2.汉白玉、大理石、石灰石、贝壳、珍珠中都含碳酸钙。 石灰石的主要用途是生产水泥和生石灰。碳酸钙是一种难溶的盐。
3.食盐的化学式为NaCl,是重要的调味品和化工原料,食盐还可以配制生理盐水、消除积雪等。浓的食盐溶液具有杀菌作用。
知识点2 酸、碱、盐的溶解性
1.根据盐的组成里所含阴、阳离子的特点,可将盐分类并称为某盐。例如,组成里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有钾离子的盐称为钾盐,含有铵根离子的盐称为铵盐,等等。
2.酸、碱、盐的溶解性:酸类物质全溶于水;碱类物质多数不溶,能溶的有铵、钾、钠、钡、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于水;氯化物中氯化银
4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