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 动 词
导入:分析下面加黑的词的词性
门上锁了一把锁。
导演这个电影的导演还没来。 这个严重警告,警告了那伙人。 请参谋来参谋一下。 挑挑的赶不上坐车的。 钟的摆不摆了。
以上句子中,黑体字的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在句子中充当的句法成分也不同,一为名词性、一为动词性。而且从中也体现了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分析一个词的词性和它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必须在具体句子中分析。
一 、意义及类型
1、根据词的意义分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后存在、变化、消失等。 1、动作行为动词:走、听、看、说 2、心理活动动词:爱、恨、喜欢、害怕
3、存现动词:表示事物的出现、存在、变化或消失。在、有、演变、发展、生长、死亡、丢失、无等
4、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肯定。是
5、能愿动词:表示行为或状况的可能、必要、和意愿。能、应当,愿、愿意、肯、想等。 6、趋向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来、去、上、下、进、出、起来、上来等 7、处置性动词(形式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处置。给予、加以、予以、致以、 8、使令动词:表示祈使、命令、或请求。叫、请、让、命令、阻止等
9、表始终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进行、后停止。开始、结束、进行、继续等 10、比似动词:表示事物之间的比似关系。象、仿佛、如等
其中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是特殊的动词。
动词是比较重要的一类词,其用法比较复杂,掌握动词的分类,很有必要,因为每一类动词都有自己的语法特点,心理动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始终动词常带有动词性宾语;存现动词常构成存现句;比似动词常构成比喻句;使令性动词常构成兼语句;能愿动词用在一般动词前一般做状语,后面不能跟名词宾语;趋向动词一般用在一般动词后做补语。
2、根据语法功能分类: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根据能否能带宾语以及能带哪一类宾语。
及物动词:只要能带宾语,不管带的是受事宾语、施事宾语、还是处所宾语,都是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任何宾语的动词。如散步、迟到、奔跑、前进、休息、死亡、恋爱、结婚、工作、上学、考试等。
动词只要带了宾语,就是及物动词。由于语言的发展,及物与不及物动词也在演变,所以判断是及物还是不及物应该把动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如:
他笑了 (不及物动词) 他笑你(及物动词)。 他哭了。 他哭他父亲。
他清醒过来了。 他清醒清醒头脑。 这些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时是及物动词,有时是不及物动词,所以要注意放在具体语境中
5
分析。一个词的不同义项要区别对待。
3、根据宾语的性质分类:体宾动词和谓宾动词:
体词包括:名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以及一部分代词。
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以及代谓词的代词如“这样、怎样”等
体宾动词:有的动词只能带体词性宾语,不能带谓词性宾语,如:骑马、买票、捆东西、喝一杯、修理电灯等。我们把这些动词叫体宾动词。
谓宾动词:有的动词能带谓词性宾语,如:会写、喜欢跳舞、打算参加、觉得好等,这些动词叫谓宾动词。
有的谓宾动词也可以带体词性宾语。但是体宾动词却绝对不能带谓词性宾语。 喜欢说话 喜欢孩子 赞成出发 赞成这个意见
二、动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他来了、我爱祖国” 部分动词也能做主语和宾语
如:笑比哭好、他爱笑、读书使人聪明、学习是一种乐趣
2、多数能受副词“不”的修饰,多数前能同程度副词以外的副词结合,但不能和程度副词结合。如:可以说“不参加、就去、马上讨论”但是不能说“很参加、很讨论”。
心理活动动词、能愿动词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 “十分喜欢、很应该”
思考1:为什么心理活动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
提示:一般动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心理活动的动词如“爱、恨、希望”等心理活动有程度之别,所以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
思考2:
小张跑步比赛失败了,他决心下次一定取得好成绩,为此,他每天强化训练,在操场上练习长跑。累得满头大汗,他还坚持跑下去,别人劝他停下来休息,他倔强地说:不,我很跑很跑,下次不信还会失败。与此相同的用法还有,如,小王很胖,但是他很谗,喜欢吃东西,别人提醒他说“别再吃了”。他却说“我很吃,胖就胖吧”。分析这里的“很跑很吃”,“跑、吃”与“很”的组合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在此,“很”不是表程度,不是程度副词,而是表“偏偏”之类的语气,为语气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分别表示动作持续、完成、和曾经经历过。如:读着、读了、读过
4、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
单音节重叠成AA式,双音节重叠成ABAB式,AAB式。“想想 思考思考、散散步” 重叠以后表示动作的短暂或者尝试意义。局限于动作可持续的动词。
(补充)关于动词的重叠:主要是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一)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的量。
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的延续时间的长短来看(时量),也可以从动作反复的多少次数来看(动量)。如“一会儿 一天”表时量,“一次、一遍”表动量。
分析:谈一会儿话、谈一次话、
动词重叠式是兼动量及时量的,表动量或时量少。
“他退休以后,平常看看书,下下棋,和老朋友聊聊天,倒也不寂寞。”
重叠式“看看书、下下棋、聊聊天”都表示时间短。等于说“看会儿书,下会儿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动词重叠式和动词基本形式的对比中看得更清楚:
1、年纪大了,重活干不了,只能洗洗衣服,铡铡草,喂喂牲口。
6
2、白天到上去砍柴,晚上又是洗衣服,又是铡草,整天操劳。
前一句强调动作的时间短,用重叠式,后一句强调操劳,时间长,就不适合用重叠式。
3、那不过说说罢了,你就当真! 4、也不过是帮帮忙,算得了什么呢?
“罢了、不过“都是把事情往小里说,跟动词重叠式相适应,这两句动词重叠不能换用动词的基本形式。
二)动词重叠式用在祈使句中,可以使语气缓和些。 比较: 你教我! 你教教我!
三、特殊动词:1、判断动词“是”2、能愿动词3、趋向动词 一)、判断动词
1、判断动词“是”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多种作用。 表事物属于或等于什么。这时主语和宾语可调换。《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 表事物的特征、质地、情况等。她是双眼皮。这时主语宾语不能换。 表事物的存在。到处是麦田。
2、副词“是”有时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具有强调作用。这种情况下“是”是副词,做状语,意思是“确实,的确”而且“是”要重读。如:他是变了。今天是很冷。
3、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是”,表示分句间的某种逻辑意义。 如:是经验,也是教训。(并列关系)
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选择关系)
二)能愿动词
也叫助动词,是能在动词、形容词、前,表可能、意愿、和必要的动词。 表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 表必要:要、应该、该、应当、得(děi) 表意愿:愿意、肯、愿、敢、要、想、乐意
1、能愿动词在句子中经常做状语, 如:春天来了,天气应该好起来了。他能来吗?他想来吗?教室里可以抽烟吗?
做状语时大都能构成“什么不什么”“不什么不”格式。如:“应该不应该、愿意不愿意,可以不可以,不得不、不能不、不敢不。”
2、还可以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这样做可以吗?完全可以。” 3、一般不能重叠。
4、作为助动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另外,当一个动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在一个意义上可以是助动词,在其他意义上也许不是助动词。所以要注意分析它是一般动词还是助动词。
试比较
我很想他(思念) 你想办法(思索)
我想他不会来了(推测) 他想去学习(愿望)
以上的“想”只有最后一个才是助动词。1、2中的“想”都能带宾语,3中的“想”不能用什么不什么的格式,它们都不是助动词。
7
三)趋向动词:表移动的趋向。
两类:单纯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等
复合趋向动词:由“来、去”分别与其他单纯趋向从此组合而成。出来、下去、回来 语法特征:
1、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趋向,做趋向补语。 “他拿出一本书、他拿出来一本书、他拿出一本书来。” 1、 单独做谓语或谓语中心,也可带宾语。
“月亮下去了。他还没回来。来了一个人 。 出过一本书。”
另外:要注意判断趋向动词、动态助词和一般动词。
你爬过山没有? 动态助词,不单独做句法成分,表示经历过。 翻过山就到了。 趋向动词, 做趋向补语。
过了这座山就到了。 一般动词,做动语,表“穿越”的意思。
四、动词的运用:
一)修改病句。运用语法知识改正下面病句,并说明理由。 1、一只老虎从动物园里跑了出来,这一下可惊慌了不少人。 2、我们永远忘不了那非常恐吓的情景。 3、我们要坚决粉碎敌人的种种卑鄙妄图。 4、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他很情绪。 分析: 1、“惊慌”是不及物动词,应该改为“使??惊慌起来” 3、“恐吓”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这里误用做形容词,应该改为“恐怖” 3、“妄图”动词,误做名词,应该改为“企图或阴谋” 4、“情绪”为名词,前不能用“很”修饰,这里是名词误用为动词。改为“有情绪”。 二)思考: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中的“在于”是不是动词 (动词) 2、《京九晚报》2007年两次曾经有一个消息标题:“下岗女工被撞 无良司机逃逸”分析这个标题有没有问题? (“无”为存现动词,后可跟名词宾语。“良”形容词,前可跟表否定副词“不”。二者不能直接搭配。可改为:缺德)
(三)形 容 词
导入:读下面一段对人的描写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小橘灯》冰心
在这段描写中,由于运用了一些具体的描绘的形容词,人物的形象就具体而生动了。
一、意义和分类:
意义: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等。 分类:
1、表性质:大、软、硬、甜、苦、好、坏、伟大、高尚、诚实等。 2、表状态(包括颜色):迅速、安静、忙碌、悠闲、拘谨、兴奋、激动、 黑、白、红、碧绿、漆黑、笔直、绿油油、红彤彤、水灵灵等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