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计算
1.解:保留利润=500*(1-10%)=450(万元)
项目所需权益融资需要=200*(1-50%)=600(万元) 外部权益融资=600-450=150(万元)
2. 解:(1)①若每年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每年发放的股利为 年份 净利润 留存收益 股利 每股股利 1 2 3 4 5 250000 450000 600000 650000 390000 210000 285000 120000 588000 360000 40000 0.32 165000 480000 62000 1.32 3.84 0.496 30000 0.24 投资所需权益资金 210000 285000 120000 588000 360000 ②规划的5年内总体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每年的每股固定股利 未来5年总投资=350000+475000+200000+980000+600000=2605000(元) 投资所需要的权益资金=2605000*0.6=1563000(元) 未来5年总净利润=2340000(元) 留存收益=1563000(元)
发放总股利=2340000-1563000=777000(元) 每年的股利额=777000/5=155400(元) 每股股利=155400/125000=1.24元/股
(2)若公司采用每年每股0.5元加上年终额外股利,额外股利为净收益超过250000元部分的50%,则每年应发放的股利 年份 净利润 股利总额 每股股利 1 250000 2 450000 3 600000 4 650000 5 390000 0.5*125000 =62500 62500+(450000-250000)*50% =162500 62500+350000*50% =237500 62500+400000*50% =262500 62500+140000*50%=132500 1.06 0.5 1.3 1.9 2.1 (3)若每年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股利现值为
股利 现值 62500 37736 165000 480000 62000 0.8396 0.7921 30000 合计 709936 现值系数 0.9434 0.89 0.7473 146850 403008 49110.2 22419 从公司的角度应采用5年内总体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每年的每股固定股利政策现值小。
3. 解:2008年的税后利润=(2480-570-2480*55%)*(1-33%)=365.82(万元)
提取的盈余公积金=(365.82-40)*10%=32.58(万元) 提取的公益金=(365.82-40)*5%=16.29(万元)
可供分配的利润=-40+365.82-32.58-16.28=276.95(万元) 应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276.95-110.78=166.17(万元)
4.解:(1)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数=200*(1+10%)=220(万股)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本=2*220=440(万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未分配利润=840-35*20=140(万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资本公积=160+(35-2)*20=820(万元) (2)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数=200*(1+10%)=220(万股)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本=2*220=440(万元)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资本公积=160+(35-2)*20=820(万元) 现金股利=200*0.2=40(万元)
利润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润=840-35*20-40=100(万元)
五、综合题
1.解:(1)明年发放现金股利所需的税后利润=0.05*6000=300(万元) (2)投资项目所需税后利润=400*45%=1800(万元) (3)计划年度税后利润=300+1800=2100(万元) (4)税前利润=2100/(1-30%)=3000(万元)
(5)计划年度总的借款利息=(原长期借款+新增借款)*利率=【(9000/45%)*55%+4000*55%】*11%=1452(万元)
(6)息税前利润=3000+1452=4452(万元)
2.解:(1)提取公积金、公益金额=1000*15%=150(万元) 可供分配利润=1000-150=850(万元) 投资所需自有资金=800*60%=480(万元) 向投资者分配额=850-480=370(万元) (2)每股利润=1000/1000=1元/股 每股股利=370/1000=0.37元/股
(3)0.37*(1+2%)/(12%-2%)=3.77(元) 3.解:(1)税前利润=120000/(1-40%)=200000(元) EBIT=税前利润+利息=200000+I
1.5=EBIT/(EBIT-I)=(200000+I)/200000 I=100000(元 ) EBIT=300000(元)
边际贡献=300000+240000=540000(元) 经营杠杆系数=540000/300000=1.8 复合杠杆系数=1.8*1.5=2.7
(1) 每股收益比上年增长百分比
=2.7*20%=54%
(2) 边际贡献率=540000/1000000=54%
设销售额为X,则有
(X*54%-240000-100000)*(1-40%)*(1-15%)=150000
X=1174292(元)
(2008中级会计职称考题) 答案: (1)①市盈率=25/2=12.5 ②甲股票的贝塔系数=1
③甲股票的必要收益率=4%+1.05×6%=10.3% (2)①购买一股新股票需要的认股权数=4000/1000=4
②登记日前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25-18)/(4+1)=1.4(元) ③无优先认股权的股票价格=25-1.4=23.6(元)
(3)留存收益筹资成本=1.15×(1+5%)/23+5%=10.25% (4)①普通股股数=4000×(1+10%)=4400(万股) ②股本=4400×1=4400(万元)中华会……计¥网×校 资本公积=500(万元)
留存收益=9500-400=9100(万元) (5)①净利润=4000×2=8000(万元) ②每股收益=8000/(4000-800)=2.5(元) ③每股市价=2.5×12.5=31.25(元)
(2010中级会计职称考题)
参考答案:(1)公司2009年度应当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0.2×(1+5%)×10000=2100
(万元)
(2)甲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0。
乙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下,股东可以获得的股票股利面值为10000×60%/10×5×50%=1500(万元) 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1500×20%=300(万元)
丙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下,股东可以获得的现金股利为2100×60%×50%=630(万元) 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为630×20%=126(万元) (3)甲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
站在企业的角度,在公司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时可以迅速获利所需资金,但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甲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不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不能确保公司股价的稳定,不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乙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 站在企业的角度:
①不需要向股东支付现金,在再投资机会较多的情况下,可以为公司再投资保留所需资金;
②可以降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既有利于促进股票的交易和流通,又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成为公司股东,进而使股权更为分散,有效地防止公司被恶意控制;
③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票价格。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
①既可以获得股利,又可以获得股票价值相对上升的好处;
②并且由于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税率的差异,如果投资者把股票股利出售,还会给他带来资本利得纳税上的好处。(注:此问考察的是股票股利的好处) 丙董事提出的股利分配方案
站在企业的角度,该方案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稳定的股利额有利于吸引那些打算进行长期投资并对股利有很高依赖性的股东。但在公司面临新的投资机会时,不能为公司提供所需资金。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稳定的股利额有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 综上,根据现阶段该公司的情况,选择乙董事的方案较为合适。
.
案例分析题(15分)
(1)该公司采用的是剩余股利政策。(1分)剩余股利政策是在企业确定的最佳资本结构下,税后净利润首先要满足投资的需求,然后若有剩余才用于分配股利。这是一种投资优先的股利政策。采用该种股利政策优先考虑公司自身需要,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是,这种股利政策不会受到希望有稳定股利收入的投资者的欢迎。(2分) (2)股利分配政策常用的类型有四种。
A.剩余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是在企业确定的最佳资本结构下,税后净利润首先要满足投资的需求,然后若有剩余才用于分配股利。这是一种投资优先的股利政策。 (2分)
B.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是一种稳定的股利政策,它要求企业在较长时期内支付固定的股利额,只有当企业对未来利润增长确有把握,并且这种增长被认为不会发生逆转时,才增加每股股利额。 (2分)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是一种变动的股利政策,企业每年都从净利润中按固定的股利支付率发放股利。 (2分)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一种介于稳定股利政策与变动股利政策之间的折中的股利政策。这种股利政策每期都支付稳定的较低的正常股利,当企业盈利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发放额外股利。 (2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