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句名篇默写
6.(1)杨花落尽子规啼 (2)回乐烽前沙似雪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5)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6)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三、诗歌鉴赏
7. (1)①不好。“惊慕”多了一层惊叹的意思,更能衬托出成功之花的明艳。除此之外,也说明了人们对成功之花的成功不够理解。
②(示例)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与牺牲精神,作者写此诗也是为了鼓励青少年要努力奋斗。 (2)C 四、综合性学习
8. 对抗赛、问答赛、擂台赛、积分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朗诵经典诗词,触摸名家心灵。 五、文言文阅读
9.1)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儒家 春秋 思想 2)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
3)①生气,发怒 ①真诚,诚实 ③迷惑 ④“女”同“汝”,你
4)①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②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5)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启迪:告诫我们要有谦虚、实事求是的态度,才是智慧的表现。譬如在学习上,我有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这样在期中考试中才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10.1) 达到 增长 振奋
2) (1)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2)年纪随同时光而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 C 六、现代文阅读
11.1)前三个自然段分别交代了老牧人的外貌、职业、身世以及他人对老牧人的看法,为下文表现老牧人的特立独行和高尚境界作铺垫。
2)与上文形成对比,使老牧人善于牧羊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肯定老牧人不从大流而超牧的行为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老牧人的赞叹之情。
3)①“云”(云朵)为老牧人的活动提供了背景,烘托了老牧人清朗高洁的形象和美好心灵;②白云、羊群与“花白胡须飘垂胸前……一派仙风道骨”的老牧人相映成趣,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意境美,而且使老牧人这一形象更具圣洁的象征意义和传奇色彩。
4)①老牧人经常给牧人讲牧羊经,并且能用马头琴声和歌声召回抛下羊盖、自顾吃草的母羊,表明经验在工作和生活中十分重要;②老牧人不以牧羊为谋生手段,而是作为“成仙”的途径,表明人应该摒弃对金钱的贪欲,自在生活;③老牧人为制止超牧而奔走呼号,并最终让嘎查达停止过度放牧,揭示人决策、做事应该具有长远的、发展的眼光:④老牧人省吃俭用,资助城市孤儿五六年,赞扬了克己为人的精神;⑤老牧人最终设法让野狼和神鹰带走自己的躯体,体现了老牧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人生追求和忘我(无我)的人生境界;⑥老牧人的故事整体反讽了当今社会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行为。
12.1)①怕别人认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②他觉得百姓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2)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七、作文 13.收获
田野里沉甸甸的果实是农民的收货;赞赏的目光和鼓励的掌声是艺术家的收获;学生的每一个好成绩都是老师的收获。
收获,一个不起眼的字眼,但每一次收获的背后都有一份辛劳,一个故事。每个人的收获都不同,那
天,我从别人的故事里收获到了尊严的意义。
在一个阴雨天,我独自走在街上散步。突然,一个用毛笔写的大红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请您让我给您写幅对联,您出多少钱都可以。”出于好奇,我走上去看了看,只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坐在地上,脚趾夹着一支毛笔在纸上写字。我往上一看,发现他那空空的袖管一晃一晃的,破烂不堪的衣服更让人看着我心酸。但他的脸上,露出的却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神情。在小男孩的旁边,坐着他的老母亲,母亲双目失明,两眼的皱纹更加格外显眼。在这对母子的脸上,我看到了与其他卖艺人不同的神情。其他卖艺人都是用卑微的眼神乞求,而这对母子的脸上却让我看到了尊严……
正当我若有所思时,一段话打断了我的思路。“不行,我不能收这些钱。”只听见男孩说,“没关系,这30元又不多,你这儿不是还写着给多少钱都可以吗?”只见一个青年男子笑着说道。原来,他看到男孩很可怜,便想都给小男孩一点钱。“我想用自己的双手来挣钱,而不是向你们乞讨!”男孩严肃地说着。谁都知道小男孩没有手臂,但他依然这么固执,他的母亲流下了欣慰的眼泪。此刻,一缕光照在少年的身上,闲的格外灿烂。在场的所有人都要求小男孩给他们写对联,并给他多于5元少于10元的钱,因为他们都怕伤害到这个孩子的自尊心。
这样的年代,像小男孩一样的卖艺人已经没有多少了。他虽然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但依然守住了生命的尊严。他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不就是我们最好的收获吗?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2.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④③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④②①③⑤ D.①②⑤④③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宛转(wán) 粗犷(kuǎng) 发髻(jì) 咄咄逼人(duō) ....B.池畦(wā) 高邈(miǎo) 应和(hé) 繁花嫩叶(nèn) ....C.酝酿(niàng) 莅临(wèi) 看护(kàn) 秋风萧瑟(sè) ....D.静谧(mì) 吝啬(lìn) 黄晕(yùn) 淅淅沥沥(lì) ....4.欣赏下面书法作品,评价正确的是( )
A.甲是行书,精巧纤细,飘逸灵动 B.乙是草书,纵任奔逸,急速张扬 C.甲是楷书,丰厚饱满,阔大端正 D.乙是隶书,笔意瘦挺,骨力遒劲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B.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在大声朗读者。 C.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D.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怀旧空吟闻笛赋, 。 ⑵ 少小离家老大回, 。
⑶《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北方艰苦生活的句子是: ⑷ 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是: , 。 三、诗歌鉴赏 7.母 亲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本诗是如何运用类比的写法的?
2)“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课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了对母亲的爱,即借物抒情。请你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100字左右,表达对母亲的爱。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初中毕业前,班级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濂,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以“老师,我要对您说”为题,给老师写一封信。下面是三位同学信中正文的开头,你认为哪种开头更好些?为什么?
①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了,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 ②三年来,我与您有过多次交流,但今天我仍有些心里话要对您说。 ③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列两则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饭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仅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