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合肥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7·合肥·模拟·机械运动】1.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0.0205 m.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知识:(1)对最小分度值的认识;
(2)对如何正确估读的了解.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 位 ;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 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3)长度单位换算关系中:1m=100cm.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1mm,被测物体的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4.00cm,右端在 6.0cn 与 6.1cm 两刻度之间,估读为 6.05cm,所以物体的长度:L=6.05cm﹣4.00cm=2.05cm=0.0205m. 故答案为:0.0205.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认准最小刻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7·合肥·模拟·内能】2.如果有乘客在公交车上吃有浓重味道的食品.食品的浓重味道会很快充斥整个车厢,会让其他乘客感 到有些“吃不消”,请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对该现象进行解释: 分子是运动的,“食品气味”分子会运动到 空气中,其他乘客能够闻到味道 .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 分子是运动的,如果有乘客在公交车上吃有浓重味道的食品后,“食品气味”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其他乘 客能够闻到“食品的浓重味道”. 故答案为:分子是运动的,“食品气味”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其他乘客能够闻到味道.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扩散现象,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17·合肥·模拟·机械运动】3.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若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则在交 会对接过程中“天宫二号”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 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在交会对接过程中,“神舟十一号”飞船向“天宫二号”缓慢地靠近,若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 物,“天宫二号”相对于“神舟十一号”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此时“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运动. 【点评】在选定参照物时,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存在位移的变化,那么被研究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 则静止;要充分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 5 页(共 19 页)
第 5 页(共 19 页)
【17·合肥·模拟·声现象】4.“声音越大,听力越差,耳朵经不起狂轰乱炸”是一则公益广告的广告词,其中的“声音越大”指的是声 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 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故广告词中的“声音越大”指的是声音响度大; 故答案为:响度.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 素各不相同.
【17·合肥·模拟·光现象】5.如图所示,A 和 B 两面镜子面对面平行放置,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4m,两面镜子之间有 一物体 S,则该物体在 A、B 两面镜子中所成的像 S1、S2 之间的距离为 8 m;当 S 向平 面镜 A 靠近的过程中,S 在平面镜 A 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物体 A 在两个平面镜中成像情 况,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进行判断.
【解答】解: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是 4m,作出 A 在平面镜 L1 的像 A1,作出 A 在平面镜 L2 的像 A2,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 A10=OA,AO'=O'A2,OA+AO'=4m,所以 A10+O'A2=4m, 物体 A 在两个平面镜第一次成像距离为:A1A2=OA+AO'+A10+O'A2=4m+4m=8m. 因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当 S 向平面镜 A 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8;不变.
【点评】只要两个竖直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物体总在两个平面镜之间,物体在两个平面镜第一 次成像的距离总等于两个平面镜之间距离的 2 倍.
【17·合肥·模拟·内能】6.汽车制动(即刹车)时,仍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这是因为 汽车具有惯性 ,此过程中汽 车的 机械 能转化为内能.
【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克服摩擦力做功、压缩气体做功等),将 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第 6 页(共 19 页)
【解答】解: 汽车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汽车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汽车刹车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汽车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汽车具有惯性;机械.
【点评】本题考查惯性知识和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等知识的应用,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知道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17·合肥·模拟·功与机械能】7.如图所示装置,大小为 10N 的水平力 F 作用在滑轮上,使物体 A 以 0.2m/s 的速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 运动,则 5s 内力 F 所做的功为 5 J. 【分析】(1)由图知,拉力 F 由 2 段绳子承担,所以拉力通过的距离是物体 A 通过距离的;
(2)计算出拉力 F 在 5s 内通过的路程,根据 W=Fs 计算出所做的功. 【解答】解:
根据公式 v=可知,物体在 5s 内通过的路程为:s=vt=0.2m/s×5s=1m; 由图知,拉力 F 由 2 段绳子承担,所以拉力通过的距离是物体 A 通过距离的; 所以拉力通过的距离为:s′=s= ×1m=0.5m;
则 5s 内力 F 所做的功为:W=Fs=10N×0.5m=5J. 故答案为5.
【点评】此题考查了滑轮组拉力的计算,关键是搞清绳端及动滑轮移动距离的关系,同时考查了功的计 算,在解题时可把此图旋转 90 度,变成我们比较熟悉的水平方向就可以了.
【17·合肥·模拟·功与机械能】8.如图所示,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旁处于静止状态,其黑端为 N 级,则电源的 A端为
负
极(选填“正”或“负”)
【分析】知道小磁针的磁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 极,再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电流的方向从而找到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
从图可知,小磁针的右端是 N 极,左端为 S 极;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 相互吸引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 S 极,左端是 N 极. 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 手握住螺线管使大拇指指示通电螺线管的 N 极,则四指弯曲 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 方向,所以电源的 A 端为负极,B 端是正极. 故答案为:负.
第 7 页(共 19 页)
【点评】安培定则涉及三个方向:电流方向;磁场方向;线圈绕向,告诉其中的两个可以确定第三个.其 中的电流方向经常与电源的正负极联系在一起,磁场方向经常与磁感线方向、周围小磁针的 NS 极联系在 一起.
【17·合肥·模拟·电功率】9.如图所示电路,电阻 R1=10ù,只闭合 S1 时,电流 表示数为 0.3A;同时闭合 S1 和 S2 时,电流表示数增大了 0.2A.则同时闭合 S1 和 S2 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1.5 W. 【
(1)只闭合 S1 时,电路为 R1 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 R1 的电流,根据 欧姆定
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同时闭合 S1 和 S2 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可知通过 R1 的电流不变,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即为通过 R2 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电 流,利用 P=UI 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解答】解:(1)只闭合 S1 时,电路为 R1 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 R1 的电流, 由 I=可得,电源的电压: U=I1R1=0.3A×10ù=3V;
(2)同时闭合 S1 和 S2 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通过 R1 的电流不变,
由电流表示数增大了 0.2A 可知,通过 R2 的电流为 0.2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的电流: I=I1+I2=0.3A+0.2A=0.5A, 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UI=3V×0.5A=1.5W. 故答案为:1.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知道电流表示数的变化量即为通过
R2 的电流是关键.
【17·合肥·模拟·内能及其利用】10.小明做了测量酒精热值的实验:他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使 300g 的水
7
温度升高 50℃时共消耗 6g 酒精, 然后根据 Q 吸=Q 放可以求得酒精的热值为 1.05×10J/kg,他查表得知酒
精热值为 q 酒精=3.0×107J/kg,发 现两者偏差较大,原因可能是 酒精燃烧时不一定完全燃烧,酒精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
第 8 页(共 19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