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周
安全教育主题:体育课安全教育 教育内容:
1、衣服口袋里禁止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包括发卡、项链、手镯等。 3、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4、不要穿凉鞋、拖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布鞋。
5、衣服要宽松合体透气吸汗,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运动服。
6、上课期间,不要追逐打闹嬉戏,不要做危险的动作。
7、运动前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易受伤的关节、部位要充分活动开, 预防伤害发生。
8、跑步时严禁互相推,拉,拌,追逐打闹,跑步中如果事情需要停下,应逐渐减慢速度,并在旁边停下。
9、只能在空旷地区活动,严禁在花坛,台阶,狭窄等不适合运动的地方运动,游戏。
10、体育课中严禁打架,故意推拉他人和作各种危险动作。 11、在活动中,如有意外情况或身体不适马上停止活动,并与上课老师沟通。
.
.
第5周
安全教育主题: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教育内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2、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3、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是否有腐败变质。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
4、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5、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
7、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
.
第6周
安全教育主题:清明节假期间的安全教育 教育内容:
1、注意消防安全。扫墓时要安全用火,不玩火、不乱放火,做好防火措施,以免引起森林火灾。如果发生森林火灾,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或拨打火灾报警电话,火灾报警电话是119。严禁参加森林火灾 扑救工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人身伤亡事故。
2、交通安全。清明放假期间人多、车多,要注意遵守相关交通法规,过马路注意来往车辆,走路要走人行道,靠右行,注意行路文明,到户外扫墓时,骑车、乘车或走路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乘坐超载车 辆、非载客车辆。
3、加强出游安全。严禁学生结伙出游,对于家长组织的春游活动, 一定要加强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家长陪同不准单独到溪边、水库和池塘、工地等危险处所玩耍,回家、返校或与家长出外旅游,应注意个人财产及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财物遗失、人身伤亡事故。 4、假期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一切活动听家长的安排,不私自外出游 逛,不参加黄、赌、毒、非法传销和封建迷信活动,严禁任何学生参 与打架斗殴和危害社会的活动,严禁任何学生进营业性网吧、歌厅、 迪厅、游戏厅。
.
.
第7周
安全教育主题:预防常见传染病知识教育 教育内容:
一、春季节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突然,怕冷、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
流行性腮腺炎:客家话称“猪头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腮腺肿大,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一般可终生免疫。
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肝病毒引起,一般由日常生活接触、水、食物经“口”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潜伏期短,一般2-6周,急性起病。多有发热、黄胆、食欲减退、厌恶油腻、恶心呕吐、肝区痛症。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在我国,15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最容易患甲型肝炎。 二、传染病预防措施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