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全碳气凝胶”是我国科学家研制的迄今为止密度最小的材料,密度只有3kg/m3.某型号汽车发动机采用质量为120kg、密度为6×103kg/m3的高强度合金材料制造,若采用“全碳气凝胶”制造,需要“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 A.6g
B.60g
C.600g
D.6000g
2.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A.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4.下列光学图示中正确的是
B.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A.平面镜成像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从水中射入空气
5.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作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6.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的诗句,其中蕴含着不少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的漫反射现象 7.下面的几种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会慢慢变干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 D.烧水时从壶嘴喷出“白气
8.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气”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B.“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9.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10.在课堂大声回答问题,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这里的“大声”与“轻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2.6×10_____;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02_____;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_____.
12.下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________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_______侧。
2
13.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_____min,第13min该物质处于_____态。
14.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人耳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超声波能够成像,利用这个特点,制成了_____。
15.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_______ 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如图中的图象描述的是________ 球的运动.
16.在生活中,常常会看见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水中的鹅卵石,这可以分别用_____和_____来解释。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将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地放人已侧倾放置且水已满的大烧杯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75 g水.该木块质地均匀,边长为5 cm,木块吸收的水忽略不计,g取10 N/kg.
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3)木块的密度.
18.2014年4月18日上午8时,D8271次动车组徐徐开出南宁站,标志着南广高铁广西路段动车开通运营,将带动桂东南地区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圈。从贵港站列车时刻表中可知,贵港到南宁线路长151km,若按动车设计速度200km/h计算,从贵港到南宁要用多长时间?若动车按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实际速度是多少? 贵港站列车时刻表 车次 发站 到站 桂平 D8271 贵港 平南南 梧州南 D8272 四、实验题 19.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明想测量一块玉石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____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____处。
(2)用天平测量玉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玉石的质量为___g;将玉石放入盛有2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乙所示,则玉石的体积是____mL。 (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玉石的密度为____kg/m3。
贵港 南宁 开车时间 9∶05 9∶05 9∶05 20∶49 到达时间 9∶30 9∶47 10∶28 21∶59 里程 58km 93km 177km 151km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组装器材时,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上。
(2)实验时,使烛焰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_____,注意观察像的大小、_____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3)物距一定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发现在一段位置范围内,光屏上都有较清晰的像,那么像的位置是在这一范围内屏上像_____(选填“最大”、“最小”或“任意”)的位置。
(4)调整物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多做几次的目的是_____,此步骤中得到的结论是物距_____焦距;像距_____焦距。 (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看到烛焰的像。 2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较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____。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 (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5)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某小组将质量相等的海波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他们每隔1min记录一次海波和石蜡的温度,直到固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并升高温度后结束,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时间/min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0 40 40 1 42 41 2 44 42 3 46 44 4 48 46 5 48 47 6 48 48 7 48 49 8 48 51 9 48 52 10 50 54 11 53 56 12 56 59
(1)为完成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
(2)实验时,使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这样做的好处有:增大加热面积、使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