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体积相同的空心铁球和铝球,注满水后质量相等,则注水前两球的质量(ρ铁>ρ铝)( ) A.铁球大 B.铝球大
C.一样大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A.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3.下列有关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矫正是佩戴合适的凸透镜
B.用照相机照相时,景物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D.人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实像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变矮了 C.因为红外线有很强的热效应,所以常用来做遥控器
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5.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远视眼镜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相机镜头2倍焦距以内的地方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太阳光传播到我们眼睛不需要时间 C.光只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D.光在玻璃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8.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的是
A.两山之间的距离 B.鱼群的位置 C.海底深度 D.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9.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速度快
10.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面最高处相平 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应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D.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二、填空题
11.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如图从左向右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过程,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动,测出牛奶密度为___________kg/m,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___________。
3
12.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工具,用手摸一摸镜面,会发现它是一种_____(填“中间厚边缘薄”或“中间薄边缘厚”)的镜子;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_____(填“靠近”或“远离”)被观察的物体,同时调整头部位置,可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象。
1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处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________.(填序号①慢慢向右移动、②慢慢向左移动、③慢慢向水面移动、④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14.如图所示是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____min;冰在熔化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_____。
15.钢琴演奏家用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_____产生的。弱音钢琴在夜晚也可以练习,当钢琴的弱音开关压下时,琴键的弦槌将会打在被敲击的琴弦前的呢毡上,使琴声变小,这是在_____控制噪声。
16.节能电动车为上海世博园区的观光提供了绿色交通服务.若一辆电动车在中国馆附近的水平路面上以米8/秒的速度沿直线行驶了50秒,则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若此时车内的乘客以车为参照物,则中国馆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若遇下雨天,车轮与路面间的________较小,车辆必须减速慢行.
三、计算题
17.(2017邵阳卷)重为8 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浸没到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的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已知容器底面积为100 cm2。求:
(1)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 (2)物体的密度_____;
(3)物体浸没水中后,容器对水平桌面增大的压强____。
18.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
(1)AB两站相距多远?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题
19.小盘同学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铝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横梁平衡;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铝块的质量m=____g;
③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2)从丙、丁可知:铝块的体积V=________cm3, 则铝块的密度ρ=________kg/m3;
(3)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③①②,将会导致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小雨利用一个空的半球形的果冻盒装了一定量的水来做凸透镜 成像实验,如右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果冻盒的前面,在 另一侧的白纸上出现了一个清晰地像,说明蜡烛在这个凸透镜的_____(选填:“2 倍焦距外”、“ 1 倍和 2 倍焦距之间”或“1 倍焦距内”)位置;如 图,若小雨沿 AB 方向捏一下果冻盒,白纸上没有清晰的像了,白纸应向_____(选填 “靠 近蜡烛方向”或“远离蜡烛方向”)移动才能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白纸则应在果冻 盒前放一个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白纸才能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
2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2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___cm,当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2.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选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加热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上升的速度____(选填“先慢后快”“先快后慢”或“不变”)。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应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爱米和米多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在同一实验室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3.小明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如图所示,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
(2)小明用塑料袋把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密封好放进水中后,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小明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_______(选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24.在学习《速度》一节的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纸锥的锥角及其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