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气象员(二)
一、活动二:学用气象符号表示天气
媒体 出示红色降温预警信号、高温预警信号、灰霾天气预警信号等天气预警信号图片。
问题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些天气预警信号吗?
引导 出示各种常见天气符号。科学家用气象符号表示天气状况,气象符号形象、易懂。你们能从这些天气符号猜出所表达的意思吗?
游戏 各小组抽签,用最快的速度,说说气象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引导 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状况的优点是形象、易懂,因此被广泛使用。 任务 电视台播报了今天的的天气预报:天晴转多云,早晨有雾。你能用天气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情况吗?
活动 用天气符号来表示相应的天气情况,并交流。 目的 认识常见天气符号,了解天气符号的作用。 二、活动三:做小气象员
导入 通过学习,同学们都了解了很多有关天气现象的知识。现在老师想从我们班的同学中选出一些小小气象员,参与到学校的气象站工作中。
问题 大家是否了解气象员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讨论 气象员应该做什么工作?应该收集哪些天气信息?讨论和交流。 问题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可以观测的气象信息,但对于我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需要的气象信息有哪些?
讨论 各小组讨论并设计常见气象信息记录表格。
目的 了解气象员日常所需做记录的数据,学习做一个小小气象员。 三、活动四:制作简易风向标
导入 学校要建立小小气象站,里面的有许多专门测量天气情况的仪器。大家看看这个是什么仪器?
演示 出示一个风向标,并向学生介绍其使用方法,用风扇让学生观察风向标如何指示风向。
任务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简易风向标吧! 媒体 出示课本风向标图。
准备 准备材料和工具:吸管、铅笔、纸、大头针、橡皮泥、瓶盖、圆珠笔笔芯、剪刀、钉书机。
媒体 出示课本风向标制作图。
制作 根据制作步骤简图,利用简易材料,动手制作风向标。 将制好的风向标用风扇检测。
问题 为什么有的风向标不能指示风向?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 分析 小组讨论。应注意风向标转动灵活,竖立时注意平衡。 制作 根据总结的经验,改良风向标的制作。
测试 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到操场上去实测风向。
目标 培养学生对气象观测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四、作业
1、测量空气的温度要使用( )。 2、( )和( )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第十课:奥运与天气
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运动也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2.学习从各种途径查阅资料。
3.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重点难点:
对信息筛选、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如何针对天气与运动的关系,制定运动会的合适时间。
教学准备:
运动的影片、各届奥运会时间表、广州的天气资料。课前收集天气与运动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 出示各种运动一 二 三 四的图片,介绍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盛况。
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在8月份举办北京奥运会呢? 猜测 学生猜测可能的原因,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引导 举行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气象状况对运动员的成绩有较大的影响。 目的 创设情景,导出主题。 二、活动一:关心奥运
导入 在一些大型的运动比赛中,由于运动员的水平高,竞争激烈,天气状况对运动员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是运动员,你希望在哪个季节、什么天气情况下进行比赛? 媒体 出示各种天气情况一 二 三 四 五 的图片和运动的图片。
讨论 如果你是田径运动员,你喜欢在怎样的季节,怎样的天气下比赛? 如果你是羽毛球运动员、划艇运动员呢? 为什么你会这样选择?
分析 分析各种运动所需的天气条件,并整理、交流。
小结 不同的运动所需要的天气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确定大型运动会的举办日期时,应尽量兼顾各种情况。北京奥运选定在8月举办,合适吗?
目的 让学生了解举办运动会与天气情况的关系。
奥运与天气(二)
一、我给奥运选日子
导入 2008年北京奥运定在8月份举行,是气象学家根据大量的资料来确定的。老师现在就为大家找来了一些当时科学家所使用过的资料,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气象学家分析资料。
分析 出示课本提供的资料,请各小组的同学进行分析,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有关运动与天气的资料。
哪种气温适合什么比赛?如何确定风速?
北京8月的降雨天数这么多,为什么还选这个月份进行比赛?
指导 如果学生只考虑了一个因素,就应提示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小结 在制定运动会举行的时间时,必须有科学依据,要参考很多资料,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8月的北京温度适宜、降水时间短、风速低于奥委会要求,对一些敏感的如田径、自行车赛等项目影响小,综合来看是最适合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合比赛的时间。
目的 学会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的科学方法。 二、拓展:给地区运动会选日子
导入 运动会的举行和天气有密切关系,我们在挑选日子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学校准备召开校运会,你们可以为学校选择一个举行运动会的日子吗?
问题 大家需要哪些资料帮助确定运动会举办的日期?(运动与天气的资料、运动比赛规则、当地天气情况资料等)
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资料。
交流 交流确定校运会时间所要考虑的因素。 目的 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作业
1、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在( )举办。 2、为什么北京奥运会在8月份举行?
第十课:声音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
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懂得不要在公众场所制造声音,从小养成讲社会公德,讲文明的好习惯,做个合格的小公民。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锣、小镲、三角铁、钢尺、铃铛等。 三、教学重难点:
把声音是如何产生这一问题,转化为观察发生物体有什么变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境,产生问题,形成教学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倾听声音
同学们都保持安静,用耳朵认真倾听,你都听到了外界的哪些声音?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的奥秘。
提问:同学们最想探究有关声音的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 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中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本单元以后的学习中都会研究到,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
(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形成“任务驱动”教学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产生学习目标“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增强“任务驱动”法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