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本题考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乙酸和乙酸乙酯的分子式,找出两种物质中C、H原子的质量关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2. 下列各类烷烃中,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是( )
A. (CH3)2CHCH3 B. CH3CH2CH3 C. CH3CH2CH2CH3 D. C(CH3)4 【答案】D 【解析】 【分析】
烷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说明分子中只有一类氢原子,据此解答。 【详解】A.(CH3)2CHCH3分子中有2类氢原子,则一氯代物有2种,A错误; B.CH3CH2CH3分子中有2类氢原子,则一氯代物有2种,B错误; C.CH3CH2CH2CH3分子中有2类氢原子,则一氯代物有2种,C错误; D.C(CH3)4分子中有1类氢原子,则一氯代物有1种,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明确烷烃分子中等效氢原子的判断方法是解答的关键。“等效氢原子”种类的判断通常有如下三个原则:①同一碳原子所连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的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③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或镜面对称(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13. 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减小的是( ) A. 水 B. 无水乙醇 C. 石灰水 D. 盐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水中后不反应,故铜片质量增加,A错误;B、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乙醇中,生成乙醛,和Cu,质量不变,故B错误;C、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石灰水中,铜片质量增加,故C错误;D、铜加热后生成CuO,插入盐酸中,CuO和盐酸反应生成CuCl2溶于水,故铜片质量减少,故D正确,此题选D。 考点:考查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相关知识
14.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物质的稀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A. 乙醇 B. 乙酸 C. 碳酸钠 D. 碳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pH最小说明溶液的酸性最强,则等浓度的酸其电离程度最大,乙醇不是酸,其溶液呈中性,氯化钠是盐,溶液呈中性,乙酸、碳酸都属于酸,相同温度和浓度的这两种酸,其电离程
度大小顺序是:乙酸>碳酸,所以酸性最强的是乙酸,则乙酸溶液的pH最小,B项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电离
15. 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 A. 2Ag2OC. Al2O3+3H2【答案】C 【解析】
A. 银用热分解法,2Ag2O
4Ag+O2↑,A正确;B. 火法炼铜,Cu2S+O2
2Cu+SO2,B正确;C. 铝
4Ag+O2↑ B. 火法炼铜:Cu2S+O2
2Al+3H2O D. MgCl2(熔融)
2Cu+SO2 Mg+Cl2↑
用电解法冶炼,C不正确;D.电解法冶炼镁, MgCl2(熔融)16. 工业上以浓缩海水为原料提取溴的部分流程如下:
Mg+Cl2↑,D正确。本题选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水需要浓缩,是因为海水中的Br2含量较低 B. 热空气的作用是将多余的Cl2吹出
C. 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是3Br2+3CO32-=5Br-+BrO3-+3CO2↑ D. 反应釜2中发生的反应是5Br-+BrO3-+3H2O=3Br2+6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于海水中溴离子含量较低,因此海水需要浓缩,海水中不存在单质溴,A错误; B. 热空气的作用是将生成的溴排入吸收塔中,B错误;
C. 吸收塔中单质溴与碳酸钠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3Br2+3CO32-=5Br-+BrO3-+3CO2↑,C正确; D. 溶液显酸性,则反应釜2中发生的反应是5Br-+BrO3-+6H+=3Br2+3H2O,D错误。 答案选C。
17. 石油裂化的目的是( )
A. 使直链烃转化为芳香烃 B. 使长链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烃分子 C. 除去石油中的杂质 D. 提高重油的产量和质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裂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
【详解】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油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可以采用裂化的方法从重油中获得轻质油,即石油裂化的目的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答案选B。
【点睛】注意裂化与裂解的区别,裂解是采取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石油分馏产物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过程。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为乙烯、丙烯、丁二烯、异丁烯、甲烷、乙烷、丁烷、炔烃等。
18.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能体现“原子经济”原则的是( ) ①置换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加成反应 ⑥复分解反应 ⑦加聚反应
A. ①②⑤ B. ②⑤⑦ C. ⑥⑦ D. 只有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化合反应、加成反应以及加聚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中的所有原子都转化到生成物中,原子利用率达到100%,而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取代反应以及消去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或三种,原子利用率小于100%。 答案选B。 19. 已知: ①H2 (g)+O2(g)②2H2 (g)+O2(g)③H2(g)+O2(g)④2H2(g)+O2(g)
H2O(g);ΔH1=akJ·mol-1 2H2O(g);ΔH2=bkJ·mol-1 H2O(l);ΔH3=ckJ·mol-1 2H2O(l);ΔH4=dkJ·mol-1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a>0 C. 2a=d<0 D. 2c=d>0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应③与反应①相比较以及反应②与反应④相比较,产物的状态不同,H2O(g)转化为H2O(l)放热,所以0>a>c,0>b>d;反应②的化学计量数是①的2倍,反应④的化学计量数是③的2倍,则d=2c,b=2a。 答案选A。
【点睛】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不要只比较ΔH数值的大小,还要考虑其符号,即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越大。其次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物质的量越多放热反应的ΔH越小,吸热反应的ΔH越大。另外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变化越大。
20. 在36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且有:C(s)+1/2O2(g)=CO(g);△H=-110.5kJ/mol,CO(g)+1/2O2 (g)=CO2(g) △H=-283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 172.5 kJ B. 1149 kJ C. 283kJ D. 517.5 kJ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碳不完全燃烧会导致热量的损失,则碳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相当于生成的CO继续燃烧所放出的能量。36g碳是3mol,生成CO是1mol,所以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损失的热量是283kJ,答案选C.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1.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乙醇、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已知这些物质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283.0 kJ?mol?1、1 366.8 kJ?mol?1、890.3 kJ?mol?1) A. H2(g) B. CO(g) C. C2H5OH(l) D. CH4(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燃烧热可知1mol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再计算1mol物质的质量,进而计算1g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据此判断。
【详解】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氢气、一氧化碳、乙醇、甲烷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283.0 kJ?mol?1、1366.8 kJ?mol?1、890.3 kJ?mol?1,则1g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5.8kJ×1g/2g=142.9kJ;1g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3kJ×1g/28g=10.1kJ;1g乙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366.8kJ×1g/46g=29.7 kJ;1gC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90.3kJ×1g/16g=55.6kJ;所以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乙醇、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CO。 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对燃烧热的理解与反应热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理解燃烧热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2. 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图形,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