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金融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4:01: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本科生毕业论文

于房地产业的贷款风险明显加大,而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上世纪日本房价泡沫破灭都是前车之鉴。

2.经济衰退致使利率风险扩大

利差收益也是我国商业银行获取盈利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经济进入衰退期的时候,利差也相应的缩小了,银行业受到资本市场下行的冲击,相关的银行中间业务也开始放缓。在2008年的时候,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80%以上的净收入都来源于利息,其他业务利润不到20%。而截至2009年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23992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又是近期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的美元,使得金融相关部门面临了巨大的风险。

3.不良贷款在经济不景气时的上升风险加大

随着目前经济大形势的下行发展,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都不容乐观,贷款个体的财务水平、还款能力也面临着风险,一部分的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会较繁荣时期有所恶化,财务风险显著加大,从而导致无法及时还款或者还款存在难度使银行的风险上升。

11

本科生毕业论文

三、经济周期中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上行经济周期中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如上文所说,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法多为“时点法”,期限通常只有一年,且所运用的评估模型基本也只在一年内有效。换言之,银行只能预测出在未来一年内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容易使得评估结果随着经济周期产生波动性的变化,亦会影响BASELⅡ关于拨备和经济资本计提的顺周期变化。因此,银行应该启用相对更加稳定,期限更长的完整周期法,以降低甚至消除顺周期性的不利影响。

逆周期调整贷款抵押率(Maximal Loan-to-value Ratio)。有调查显示,不动产价格、股票价格极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在上行期间,资产价格的迅速上升对于银行风险的控制来说并非是个好消息。资产市场价格的迅速上升会导致贷款个体的资产净值也随之上涨,提高了贷款个体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可能性,而与此同时发生通货膨胀会使获得贷款的实际价值减低,促使贷款人再次贷款,强化了贷款的需求与供给,使得银行贷款金额高度膨胀,无形中加大了违约的风险。如果实行逆周期调整贷款的抵押率,在上行期间相应提高抵押率,就可以减少资产波动对银行信贷和经济波动的扩大作用,缓解商业银行的亲周期性。

在贷款的配置方面,在上行期间就做好风险防范,将资本配置倾向于给非周期企业,降低过热产业的贷款投入,控制信贷资金走向,抑制盲目投资,以降低风险。同时调低贸易融资产品的资本权重,使周期性行业自发响应周期变化。

(二)下行经济周期中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1.针对信贷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提出的风险管理策略

可以对相关产业、行业的背景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不同行业不用业务的回报率以及稳定性,是否会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如何。随时动态的调整银行贷款在不同行业的投放,优化经济资本的行业配置。在经济上行时期就有意识的减少周期性行业获得贷款的份额,转而将这些资金贷款给历史信用记录较好,回款稳定,回报率较高的客户,

12

本科生毕业论文

增强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

2.针对经济衰退致使利率风险扩大的管理政策

利率风险可以通过目前利率水平预计变化,有意识的控制外汇持有量;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利率水平较低,故应趁机发行长期债券,以减轻利息负担。 3.针对不良贷款在经济不景气时的上升风险加大的管理策略

通过设置分期还款的方式及适当的宽限期。因为在经济萧条时期,银行由于对未来的回款不确定,为了能够确保不产生不良资产,经常要求贷款人提前或者加速还款。但此时企业本身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此,与其催促企业还款,制定合理的分期还款计划就显得更为合理和现实一些了。

企业因为也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所以银行可以在经济繁荣企业有足够流动资金时,提出多回收些贷款,设定较短的宽限期,以保证将来即使会产生坏账,也能够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当企业受经济衰退期影响,还款能力变弱时,银行应当适当加长宽限期,以降低企业的违约概率,对于部分企业可以考虑降低还款额度,以确保企业能安然度过经济低谷,还清银行贷款。有数据表明,企业违约多在收到贷款后的三至五年内,我国商行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何时的还款计划。

13

本科生毕业论文

(三)实证分析

下面我们来结合具体的数字做一个简单的实证分析。图2中的数据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

图2 1994—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从以上图2中可以看出1994年至1999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在1996至1998年,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趋近于30%,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极大的风险。特别是在1998年,达到了惊人的28.3%。而在1994年至1999年的这几年中,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几乎是呈线性增长的。通过对这几年的数据进行简单的一次函数拟合,可得其增长率约为1.95%。可见其增长速度之快,如果不对这样的数值进行控制和制约的话,我国的实体经济必将受到更加巨大的冲击。在1998年之后,通过剥离不良资产、重新整合银行资产后,不良贷款率在1999年降至了18.8%。虽然当年下降了9.5%的比率,但是在这4年的不良贷款比率的平均值仍然达到了24.4%。

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多的不良贷款,是我国在90年代第一次经济增长时期过多的信贷投放导致的,在1995年经济衰退时,不良贷款突显,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施企业破产兼并改制所形成的不良贷款,约占1/3。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属于政府主导的数量扩张型

14

金融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3bvd05lg60zn011oo6h6et871df8g0194o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