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5:45: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双基知识,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5.【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气作自来水杀菌消毒剂,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过程中只是吸收水蒸气,没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是二氧化硫结合有色物质生成

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大气中的NO2导致酸雨的形成过程中二氧化氮和水反应

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分析】浓硝酸、硝酸银、次氯酸见光都易分解;而氯化钠见光不分解,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HClO见光分解为HCl与氧气,故A不选; B.硝酸银见光分解,故B不选;

C.浓硝酸见光分解为二氧化氮、氧气与水,故C不选; D.氯化钠见光不分解,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物质稳定性的考查,注意反应条件为光照,题目难度不大.

7.【分析】离子方程式“H+

+OH﹣

=H2O”表示可溶性强碱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一类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反应中有硫酸钡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不能用H+

+OH﹣

=H2O表示,故A错误;

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反应生成一水合氨,

不属于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不能用H+

+OH﹣=H2O表示,故B错误;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生成硝酸钾和水,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H+

+OH﹣

=H2O,故C正确;

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生成醋酸钠和水,醋酸不

能拆开,其离子方程式为:CH﹣

3COOH+OH=CH3COOH+H2O,不能用H+

+OH

=H2O表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

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8.【分析】A.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沉淀;

B.向该溶液中通入CO2,与NaClO溶液发生强酸制取弱酸

的反应;

10 / 10

C.NaClO具有强氧化性;

D.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H+

、Cl﹣

、Cl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

、Ag+

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A错误;

B.向该溶液中通入CO2,与NaClO溶液发生强酸制取弱酸

的反应生成HClO,故B错误;

C.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可作游泳池及环境

的消毒剂,有效成分是NaClO,故C错误;

D.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

和NaC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钠的化合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9.【分析】A.蒸馏时加沸石防止暴沸,温度高加沸石易导致液滴飞溅;

B.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Cu、CuO均与硝酸反应; D.滴加氯水后可氧化亚铁离子.

【解答】解:A.蒸馏时加沸石防止暴沸,温度高加沸石易导致液滴飞溅,则加热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应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故A正确;

B.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不能用蓝色石蕊试纸,

故B错误;

C.Cu、CuO均与硝酸反应,不能除杂,应选盐酸或稀硫酸,

故C错误;

D.滴加氯水后可氧化亚铁离子,干扰检验,应先加KSCN

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变血红色,检验原溶液含有Fe2+

,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10.【分析】A.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 B.电子、电荷不守恒;

C.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硫酸铵; D.硅酸钠完全电离.

【解答】解:A.将铜插入稀硝酸中的离子反应为3Cu+8H+

+2NO3﹣

═3Cu2+

+2NO↑+4H2O,故A错误;

B.向Fe(3+

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离子反应为2Fe+Fe

═3Fe2+

,故B错误;

C.向Al(3+

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反应为Al+3NH3

﹒H+

2O═Al(OH)3↓+3NH4,故C正确;

D.向Na2﹣

+

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离子反应为SiO3+2H═

H2SiO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

10 / 10

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子、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

11.【分析】A.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

C.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

色的钴玻璃;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解答】解:A.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不是胶体,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加热将原物质除去,则加热不能除

杂,故A错误;

C.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

色的钴玻璃,则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

,不能确定是否含K+

,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Na2O2

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钠的化合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焰色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2.【分析】能够和SO2一起通入到BaCl2溶液中生成BaSO3

沉淀,必须生成亚硫酸根离子,据此分析.

【解答】解:A、氯气和SO2一起通入到BaCl2溶液中可生成BaSO4沉淀,且氯气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H2S是电解质,但和SO2一起通入到BaCl2溶液中可生成

S沉淀,故B错误;

C、NH3是非电解质且是碱性气体和SO2一起通入到BaCl2溶

液中可生成BaSO3沉淀,故C正确;

D、HCl是电解质且和SO2一起通入到BaCl2溶液中,没有沉

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关概念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本概念的了解.

13.【分析】A.加热浓氨水,NH3+H+

2O?NH3?H2O?NH4+OH,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

进NH3.H2O的分解及NH3的挥发逸出;

C.氯化铵受热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生

成氯化铵;

D.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钙、水、氨气. 【解答】解:A.加热浓氨水,NH+

3+H2O?NH3?H2O?NH4+OH,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氨气的逸出,能够制得氨气,故A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

进NH3.H2O的分解及NH3的挥发逸出,能够制得氨气,故B正确;10 / 10

C.氯化铵受热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生

成氯化铵,很难制得氨气,故C错误;

D.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后加热可以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熟悉氯化铵的性质,并会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实验装置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4.【分析】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1mol钠反应生成0.5mol氢气;

B.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C.依据n=

结合氯气为双原子分子结构解答;

D.根据Fe3O4中铁为+价来分析.

【解答】解:A.23 g Na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0.5NA个H2分子,故A错误;

B.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铜、

水,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物质的量为

=1mol,含

有2NA个原子,故C错误;

D.Fe3O4中铁为+价,故1mol铁反应失去mol电子,3mol

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mol电子,即8NA个,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物理量之间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浓硫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5.【分析】A.碱性氧化物: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B.含有一种物质的为纯净物; C.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特有性质;

D.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

离子结合的化合物为盐.

【解答】解:A.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故A错误;

B.氨水中含有氨气、一水合氨、水分子等,属于混合物,

故B错误;

C.硫酸铜溶液不属于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碳酸氢钠电离产生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属于盐,故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明确碱性氧化物、混合物、盐的概念,熟悉胶体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程度.

16.【分析】A.CuO转化为Cu; B.过氧化钠转化为碳酸钠; C.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

10 / 10

D.Zn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ZnSO4、Cu.

【解答】解:A.氢气与CuO反应生成Cu和水,CuO固体的质量减小,故A不选;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固

体质量增加,故B选;

C.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氢氧化铝固体质量减小,

故C不选;

D.Zn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ZnSO4、Cu,每参加1molZn失

去1molCu,溶液质量增加,固体质量减少,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固体质量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判断反应前后的固体,题目难度不大.

17.【分析】A.铝遇到冷的浓硝酸会发生钝化; B.二氧化锰只与浓盐酸反应,稀盐酸不反应; C.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

D.过量的锌与18mol/L硫酸溶液反应,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当浓变稀的时候生成氢气.

【解答】解:A.铝遇到冷的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硝酸能反应完全,只在铝表面发生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硝酸不能全部反应,故A错误;

B.二氧化锰只与浓盐酸反应,稀盐酸不反应,二氧化锰过

量,稀盐酸也不能完全反应,故B错误;

C.铜活泼性弱只能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硫酸

不能完全反应,故C错误;

D.过量的锌与18mol/L硫酸溶液反应,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当浓变稀的时候生成氢气,过量的锌与18 mol/L硫酸反应时,硫酸能全部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注意反应的可逆性和物质的浓度问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18.【分析】A.SO2能与CaO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最终生成硫酸钙;

B.氯化铁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C.明矾在溶液中电离出铝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D.氢氟酸能与玻璃中的成分反应.

【解答】解:A.SO2能与CaO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最终生成硫酸钙,可防止二氧化硫的污染,所以工业上用生石灰做脱硫剂,故A正确;

B.氯化铁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则氯化铁能

腐蚀铜刻制印刷电路板,故B正确;

C.明矾在溶液中电离出铝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形成沉淀,从而起到净水作用,故C正确;

10 / 10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含三套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3bza5ppv61wxgu8k8be9y6ym8c7hv00mrd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