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双基知识,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5.【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氯气作自来水杀菌消毒剂,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过程中只是吸收水蒸气,没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是二氧化硫结合有色物质生成
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大气中的NO2导致酸雨的形成过程中二氧化氮和水反应
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分析】浓硝酸、硝酸银、次氯酸见光都易分解;而氯化钠见光不分解,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HClO见光分解为HCl与氧气,故A不选; B.硝酸银见光分解,故B不选;
C.浓硝酸见光分解为二氧化氮、氧气与水,故C不选; D.氯化钠见光不分解,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物质稳定性的考查,注意反应条件为光照,题目难度不大.
7.【分析】离子方程式“H+
+OH﹣
=H2O”表示可溶性强碱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一类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反应中有硫酸钡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不能用H+
+OH﹣
=H2O表示,故A错误;
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反应生成一水合氨,
不属于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不能用H+
+OH﹣=H2O表示,故B错误;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生成硝酸钾和水,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H+
+OH﹣
=H2O,故C正确;
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生成醋酸钠和水,醋酸不
能拆开,其离子方程式为:CH﹣
﹣
3COOH+OH=CH3COOH+H2O,不能用H+
+OH
﹣
=H2O表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
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8.【分析】A.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沉淀;
B.向该溶液中通入CO2,与NaClO溶液发生强酸制取弱酸
的反应;
10 / 10
C.NaClO具有强氧化性;
D.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A.H+
、Cl﹣
、Cl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
、Ag+
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A错误;
B.向该溶液中通入CO2,与NaClO溶液发生强酸制取弱酸
的反应生成HClO,故B错误;
C.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可作游泳池及环境
的消毒剂,有效成分是NaClO,故C错误;
D.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
和NaC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钠的化合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9.【分析】A.蒸馏时加沸石防止暴沸,温度高加沸石易导致液滴飞溅;
B.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Cu、CuO均与硝酸反应; D.滴加氯水后可氧化亚铁离子.
【解答】解:A.蒸馏时加沸石防止暴沸,温度高加沸石易导致液滴飞溅,则加热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应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故A正确;
B.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不能用蓝色石蕊试纸,
故B错误;
C.Cu、CuO均与硝酸反应,不能除杂,应选盐酸或稀硫酸,
故C错误;
D.滴加氯水后可氧化亚铁离子,干扰检验,应先加KSCN
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变血红色,检验原溶液含有Fe2+
,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10.【分析】A.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 B.电子、电荷不守恒;
C.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硫酸铵; D.硅酸钠完全电离.
【解答】解:A.将铜插入稀硝酸中的离子反应为3Cu+8H+
+2NO3﹣
═3Cu2+
+2NO↑+4H2O,故A错误;
B.向Fe(3+
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离子反应为2Fe+Fe
═3Fe2+
,故B错误;
C.向Al(3+
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反应为Al+3NH3
﹒H+
2O═Al(OH)3↓+3NH4,故C正确;
D.向Na2﹣
+
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离子反应为SiO3+2H═
H2SiO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
10 / 10
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子、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
11.【分析】A.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
C.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
色的钴玻璃;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解答】解:A.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不是胶体,故A错误;
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加热将原物质除去,则加热不能除
杂,故A错误;
C.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
色的钴玻璃,则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
,不能确定是否含K+
,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Na2O2
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钠的化合物,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焰色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2.【分析】能够和SO2一起通入到BaCl2溶液中生成BaSO3
沉淀,必须生成亚硫酸根离子,据此分析.
【解答】解:A、氯气和SO2一起通入到BaCl2溶液中可生成BaSO4沉淀,且氯气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H2S是电解质,但和SO2一起通入到BaCl2溶液中可生成
S沉淀,故B错误;
C、NH3是非电解质且是碱性气体和SO2一起通入到BaCl2溶
液中可生成BaSO3沉淀,故C正确;
D、HCl是电解质且和SO2一起通入到BaCl2溶液中,没有沉
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关概念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本概念的了解.
13.【分析】A.加热浓氨水,NH3+H+
﹣
2O?NH3?H2O?NH4+OH,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
进NH3.H2O的分解及NH3的挥发逸出;
C.氯化铵受热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生
成氯化铵;
D.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钙、水、氨气. 【解答】解:A.加热浓氨水,NH+
﹣
3+H2O?NH3?H2O?NH4+OH,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氨气的逸出,能够制得氨气,故A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
进NH3.H2O的分解及NH3的挥发逸出,能够制得氨气,故B正确;10 / 10
C.氯化铵受热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生
成氯化铵,很难制得氨气,故C错误;
D.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后加热可以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熟悉氯化铵的性质,并会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实验装置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4.【分析】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1mol钠反应生成0.5mol氢气;
B.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C.依据n=
结合氯气为双原子分子结构解答;
D.根据Fe3O4中铁为+价来分析.
【解答】解:A.23 g Na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0.5NA个H2分子,故A错误;
B.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铜、
水,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物质的量为
=1mol,含
有2NA个原子,故C错误;
D.Fe3O4中铁为+价,故1mol铁反应失去mol电子,3mol
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mol电子,即8NA个,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物理量之间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浓硫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5.【分析】A.碱性氧化物: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B.含有一种物质的为纯净物; C.丁达尔效应为胶体特有性质;
D.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
离子结合的化合物为盐.
【解答】解:A.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故A错误;
B.氨水中含有氨气、一水合氨、水分子等,属于混合物,
故B错误;
C.硫酸铜溶液不属于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碳酸氢钠电离产生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属于盐,故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明确碱性氧化物、混合物、盐的概念,熟悉胶体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程度.
16.【分析】A.CuO转化为Cu; B.过氧化钠转化为碳酸钠; C.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
10 / 10
D.Zn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ZnSO4、Cu.
【解答】解:A.氢气与CuO反应生成Cu和水,CuO固体的质量减小,故A不选;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固
体质量增加,故B选;
C.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氢氧化铝固体质量减小,
故C不选;
D.Zn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ZnSO4、Cu,每参加1molZn失
去1molCu,溶液质量增加,固体质量减少,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固体质量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判断反应前后的固体,题目难度不大.
17.【分析】A.铝遇到冷的浓硝酸会发生钝化; B.二氧化锰只与浓盐酸反应,稀盐酸不反应; C.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
D.过量的锌与18mol/L硫酸溶液反应,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当浓变稀的时候生成氢气.
【解答】解:A.铝遇到冷的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硝酸能反应完全,只在铝表面发生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硝酸不能全部反应,故A错误;
B.二氧化锰只与浓盐酸反应,稀盐酸不反应,二氧化锰过
量,稀盐酸也不能完全反应,故B错误;
C.铜活泼性弱只能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硫酸
不能完全反应,故C错误;
D.过量的锌与18mol/L硫酸溶液反应,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当浓变稀的时候生成氢气,过量的锌与18 mol/L硫酸反应时,硫酸能全部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注意反应的可逆性和物质的浓度问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18.【分析】A.SO2能与CaO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最终生成硫酸钙;
B.氯化铁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C.明矾在溶液中电离出铝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D.氢氟酸能与玻璃中的成分反应.
【解答】解:A.SO2能与CaO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最终生成硫酸钙,可防止二氧化硫的污染,所以工业上用生石灰做脱硫剂,故A正确;
B.氯化铁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则氯化铁能
腐蚀铜刻制印刷电路板,故B正确;
C.明矾在溶液中电离出铝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形成沉淀,从而起到净水作用,故C正确;
10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