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升级训练三 古代诗歌鉴赏
1.(2014·江淮名校冲刺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 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试分析“是身留,是心留”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托物言情的手法,一般来说,托物言情须拟物为人,使物成为人(作者)的化身。在这首词里作者的化身是白鸥还是梅花?
2.(2014·六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描写的角度、表达情感的方式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2014·芜湖重点高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雨 后
[南宋]裘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①
新香浮禾禾罢禾亚,余润溢潺湲。
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①禾罢禾亚(bà yà):稻名。②蛩:古书上指蟋蟀。
(1)诗的五、六两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景物的?请作简要赏析。
(2)诗人为什么发出“吾生一何幸”的感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2014·宿州三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2)题。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①
苏 轼
②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樟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月初诗人路过寿州之时。这年四月,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求外放为杭州通判,十月至颍口(今安徽寿县附近)。②“江海”指杭州。 (1)结合全诗简析“秋兴”的内涵。
(2)赏析最后一句在抒情上的艺术特色。
5.(2014·宣城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2)题。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
①
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注:①横波、秋一寸:皆指眼目。
(1)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结句“斜阳只与黄昏近”。
6.(2014·江南十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雨中花 岭南作①
[宋]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
②
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②
注:①1126年,金兵攻占汴京,宋室南渡,朱敦儒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流离辗转来到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下来。②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应刘:即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璩兄弟与刘桢。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7.(2014·马鞍山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咏竹”诗,完成第(1)~(2)题。
竹 石
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李次云窗竹
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1)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竹”的形象特点。
(2)为表现“竹”的形象特点,两首诗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8.(2014·芜湖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
清 明
金圣叹
清明正是落花时,百舌声中折一枝。 恼杀东风太无赖,公然来我手中吹。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景抒情,试作赏析。
9.(2014·合肥168中学最后一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月上海棠
①
[金]党怀英
傲霜枝袅团珠蕾。冷香霏、烟雨晚秋意。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西风外,梦到斜川
栗里。
断霞鱼尾明秋水。带三两飞鸿点烟际。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
注:①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原籍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本词作于任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令时。
(1)上阕“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分别化用了陶渊明的哪两句诗?“仿佛”一词具有怎样的意味?
(2)晚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评价该词“融情景中,旨淡而远”。请就景与情的关系对本词下阕加以赏析。
10.(2014·安庆一中考前热身)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花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上阕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2)下阕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11.(2014·合肥八中最后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筝
[唐]张祜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1)这首诗歌在内容结构上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合诗歌作简要概括。
(2)诗歌尾联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一种并加以分析。
12.(2014·黄山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出塞(其二)
王昌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