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由离心通分机全分压计算公式 Ht?(p2?p1)??u22
??的影响不??u22可以看出:在计算中,尽管气体的密度较小,由于气速较大,动风压???2??容忽视。即离心通风机的分压是随进入风机的气体密度而变化的。 四.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5、滞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 A. 流速不同; C. 雷诺数不同;
B. 流通截面积不同 D 滞流无径向运动,湍流有径向运动; 答案:D
1-56、利用因次分析法的目的在于( )。 A. 使实验和关联工作简化; C. 建立数学表达式; B. 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D. 避免出现因次错误; 答案:A
1-57、选择下述流体在管路中常用的流速
(1) 过热水蒸气( )。 (2) 水及一般液体( )。 (3) 压强较高的气体( )。 (4)粘度较大的液体( )。 A. 1~3m/s; B. 0.5~1m/s; C. 15~25m/s; D. 30~50m/s 答案:(1)D;(2)A;(3)C;(4)B 1-58、有两种关于粘性的说法:
(1) 无论是静止的流体还是运动的流体都具有粘性。 (2) 粘性只有在流体运动时才会表现出来。 正确的结论应是( )。
A.这两种说法都对; B.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C.第一种说法对,第二种说法不对; D.第二种说法对,每一种说法不对。 答案:A
1-59、某并联管路由1、2两个支路组成,该两支路的流体均作滞流流动。当
d1=2d2,l1=2l2时,则:
(1)?pf,1/?pf,2? ( ) A.1/2;B.1/4;C.1;D.4;E.2
17
(2)u1/u2? ( ) A.2;B.1/2;C.4;D.1/4;E.1 (3)WS1/WS2? ( ) A.8;B.16;C.4;D.2;E.1 答案:(1)C;(2)A;(3)A 分析:
(1) 并联时 ?pf,1= ?pf,2
u1l2?d132?l1u132?l2u2??(2) = 22u2l1?d1d2?d2?12???2?2 ?2?2(3)
?????WS1/???WS2/??32?l1??32?l2????22?d1??d2??????4???4? 22d1d2
WS1WS2l?2l1?d1??d?2?14???2?8 ?2?4 1-60、某流体在一上细下粗的垂直变径管路中流过。现注意到安在离变径处有一定距离的粗、细两截面的的压强表读数相同。故可断定管内流体( )。
A. 向上流动; C. 处于静止; B. 向下流动; D. 流向不定 答案:B
1-61、关于离心泵的并联、串联,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两台相同的泵并联后,并联管路流量增大,相应的流体阻力要增加; B. 两台相应的泵串联后,每台泵均在较大流量、较低压头下工作;
C. 当吸液液位变化较大时,可根据所需压头大小,采用两台或多台泵串联使用; D. 离心泵并联的台数越多,流量增加得越多。 答案:D
分析:注意D 的说法:并联的台数越多,流量增加得越多。实际上,并联的台数越多,流量增加得越小,原因见A。所以离心泵很少有3台以上并联操作的实例。 1-62、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是泵在( )时的主要性能参数。
A 流量最大; C. 效率最高; B. 压头最大; D. 轴功率最小。 答案:C
18
1-63、完成下面各类泵的比较:
(1) 离心泵( ); (2) 往复泵( ); (3) 漩涡泵( )。 A. B. C. D. E.
流量可变,压头不很高,适用于粘性大的流体;
流量不均匀,压头根据系统需要而定,用旁路阀调节流量; 流量恒定,压头随流量变化,往复运动振动很大; 流量较小,压头可达很高,适于输送油类及粘稠性液体; 流量均匀,压头随流量而变,操作方便。
答案: (1) E ;(2) B ;(3) D 1-64、完成下述各种流量计的比较:
(1) 孔板流量计 ( ) (2) 文丘里流量计( ) (3) 转子流量计 ( ) A. 调换方便,但不耐高温高压,压头损失较大; B. 能耗小,加工方便,可耐高温高压;
C. 能耗小,多用于低压所体的输送,但造价高; D. 读取流量方便,测量精度高,但不耐高温高压; E.制造简单,调换方便,但压头损失大 答案:(1)E;(2)C;(3)D
1-65、离心泵吸入管路底阀的作用是( )
A.阻拦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C.避免出现气蚀现象; B.防止启动充入的液体从泵内漏出;D.维持最低的允许吸上高度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66、微差压差计对两种指示液的要求是( ) A.密度相近; B.不互溶;
C.U形管内的指示液与被测流体不相溶; D.扩大室内的指示液与被测流体不相溶;
E.扩大室内指示液的密度小于U形管內指示液的密度。 答案:A、B、D、E
分析:该例只有C项要求的内容是没有道理的。因为U形管中指示液与被测流体中间还隔有扩大室内的指示液,二者不会接触,没有互溶的问题。
19
1-67、稳定流动系统的总能量衡算式所包括的能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能,即( ),此类能量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变;另一类包括( ),这类能量不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而用于流体输送。
A.位能; B.内能; C.外功; D.动能; E.热能; F.静压能 答:A、C、D、F;B、E
1-68、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液体的粘度基本不随压强变化; D.气体的粘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答案:A、B、C
1-69、孔板流量计计算公式中的孔流系数C0与( )有关。 A.流体流经孔板的能量损失; B.管壁的粗糙度; C.取压法; D.AO/A的比值 答案:A、C、D
1-70、下面关于因次分析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无法列出描述物理现象的微分方程时,才采用因次分析法; B.因次分析法提供了找出复杂物理现象规律的可能性;
C.因次分析法证明:无论多么复杂的过程,都可以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来解决;
D.因次分析法能解决的问题普通实验方法也同样可以解决 答案:C、D
分析:首先,因次分析所要解决的正是那些不能完全用理论分析方法建立关系式或者无法用数学方法求解方程式的复杂问题。
其次,对一些复杂的、影响因素较多的物理现象,普通实验方法是无法解决的。例如流体因内磨擦力而产生的压降?pf与管径、管长、粘度、密度及流速等有关。现在要找出?pf与d、l、?、?、u中任一变量的关系,如果采用普通的实验方法,假定每个变量只取10个实验值,则整个实验要做10万次!因次分析法将单个变量组成无因次数群后,大大减少了变量的个数和实验次数,使实验和数据处理工作成为可能。实验得出的数群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工程上与理论公式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