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前景分析
作者:周敏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08期
摘 要:目前,国有股份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但实践证明这种银行体系与现行市场机制不符,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呈新常态增长,民间资本异军突起,资本市场资金供给充足,在突破政治壁垒后,民营银行应运而生,民间资本得以规范有序的参与银行体系,这是资本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充分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市场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民营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民营资本将会越来越有秩序地进入银行业。 关键词:民营银行;可持续增长率;实际增长率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84-0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70年代,罗纳德·I·麦金农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和爱德华·肖的《货币、资本和经济发展》指出:在欠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政府采取干预手段,人为地压制利率水平,限制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提出金融深化理论,即为促进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应放弃对金融的过度限制。许多国家在实践中也深刻意识到,长期的金融抑制阻碍了本国经济快速增长目标的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自由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许多国家开始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部分国有金融机构也逐步民营化。
国有股份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全国373家主流商业银行中,约95%都是由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控股,除了5家国有大型银行,其余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仅有中国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两家银行是由民营企业控股;在城商行和农商行中,也只有14家小型民营银行分布在江浙一带。这种与市场机制不符的银行体系造成我国银行业同质化经营程度过高,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随着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等5家首批民营银行成立并相继开业,2016年新一批12家民营银行的设立申请也已经进入论证阶段。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虽起步较晚,但欣欣向荣。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国内外民营银行的现状为今后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民营银行的基本界定
民营银行是我国的提法,在国外研究中一般是指区别于国有银行的中小型银行。当前对民营银行的定义大致可分为3种: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相关金融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