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JA[含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3 10:42: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教育出现阶级性出现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与资本主义教育特征相不一致的是(B)。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D.确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4.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C)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形成是在(D?P4)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7.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是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义务教育制度出现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9.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学校最早出现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这种观点是(D)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2.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种观点属于(B)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3.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C?)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16.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7.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A)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8.在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B)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9.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C)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2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人口

21.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权利的因素是(C)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2.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B)。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3.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最古老的是(A)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4.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C) A.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B.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手段 D.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

25.在我国,“教育”这个范畴最早出现在(C)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说文解字》

26.“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体现了学生明显的(A) A.可塑性 B.依附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27.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C)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8.多岁的儿童就其身体发育看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了,但是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二、判断题

29.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P40 正确

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也就是说环境的给定性与人的选择性,相互作用,蕴含了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30.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P302)

31.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2.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首先,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练,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JA[含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3xjt0frzc01k8300wxv0h1ll01eyq01c5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