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每课教案汇编(含七课的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4:22: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案序号: 课题:14.文言文二则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年班: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援、射”等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在句中的含义。 3.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4.《两小儿辩日》中,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理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两小儿辩日》中,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明白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援、射”等6个生字。能正 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在句中的含义。 3.背诵《学弈》。 教学过程: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过短篇文言文,对文1.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最后两篇文言文《学言文这种题材弈》和《两小儿辩日》。我们都知道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也有所了解,所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学弈》,以直接导入可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标注出来向老师以让学生马上请教。 回忆起文言文

2.板书:学弈,指导书写“弈”。 的学习方法,可3.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标注出来,并在练习本上写以马上进入学两遍。 4.听老师范读,再跟老师读。 习状态。了解体裁,有助于学生(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理解课文形式,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5.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弈:下棋 学弈:学下棋(板书) 2.作者简介。 能自主朗读。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习的主体性、主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仁”的观动性和自觉性,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可以提高自学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能力,培养学生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被认爱写字、主动理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 解词语的兴趣,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教会学生正确什么内容?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的写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法,为养成良好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的学习习惯打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4.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5.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指导。 6.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

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助学生通过朗解“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读、联系上下文与”。) 1.学生自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画横线字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 (板书) (2)一人虽听之。(……的话),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代词,代指“鸿鹄”)(板书) 理解关键词句,从而理解全篇意思,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达到熟读成诵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目的。 的是“天鹅”呢?(“之”字) 3.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学生自主学习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探究,自己与文师范读,让学生体会,再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自己本对话,并能够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思考讨论: (1)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与同学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2)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课文告诉我们础。 一个什么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用声音来刺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激学生感官,有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助于学生深入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朗理解课文,留下读好全文,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深刻印象。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 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学弈 弈:下棋 学弈:学下棋 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代词,代指“鸿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故 事内容。 2.《两小儿辩日》中,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理 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说明自己的观点。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 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 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 (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 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三、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此环节是用词语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设计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 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 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 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 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 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 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 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 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板书)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套每课教案汇编(含七课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3zbj6olj206i7k4fff923x6i11fyp00rt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