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
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1、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 (案例分析、简答)
2、 学生的本质特征:1、发展性 2、有潜能 3、差异性 4、主动性 5、独
立性
3、 学生身份和法律地位: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初
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四大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 学生的合法权利与义务
权利:(1)生存权;(2)受教育权;(3)人身权。
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机构的管理制度。
二、教师
1、教师职业特点 1、传道授业者 2、知心者 3、管理者 4、协调者 5、研究者 (简答)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主观能动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我没重点看这,不知道重不重要) 权利:1.教学活动
2.从事科研
3.指导学生学习,评定学生成绩
4.按时获取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带薪休假 5.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以及建议 6.参与进修或其他培训
义务:1、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方针政策,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
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开展有益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 (2)教育专业素养;
(3)综合能力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2)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3)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 (4)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新型师生关系
1、内涵 教育关系: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道德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2、要求与意义 要求: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意义: 有助于挖掘师生关系的潜在教育价值; 有助于改善师生的学校生活状态; 有助于师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师生追寻崭新的生命意义。
3、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