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法 (选择、填空、案例分析、简答) 专题七 小学德育(重点看吧)
一、小学德育概述
1、 小学德育的定义:
广义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小学德育的构成 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 品德教育
3、小学德育的意义 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
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4、小学德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5、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以下内容各种考法,非常重要!) 1、小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
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2、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班主任工作
3、小学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基本方法】 榜样示范法(榜样应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锻炼法(学习活动、委托任务等方法)
陶冶教育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品德评价法 专题八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 班主任工作
1、 班主任职责与任务:
a.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2、 小学班主任常规工作:
b.
c.
d.
e.
学生群体
以a.
了解学生 学生个体
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中心环节】
建立学生档案(分为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个别教育
“学生c. b.
守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