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美操课不需要做准备活动,也不需要放松活。(×)
2.排球比赛中A队队员在接发球时,用脚将球踢到了对方场内,裁判员判其违例。(×) 3.排球规则规定,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一场比赛一次,替补开始上场阵容的队员,而且他只能由被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 √ )
4.在接力跑中,每个接棒人都应沿跑道的内侧跑进。 ( × )
5.田径项目比赛中,竞赛项目的距离应从某起点线后沿至终点线的前沿。(×) 6.体育评价应实现多样化,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 )
7.体育的任务是把所有潜藏在人身上的天赋的生理力量全部发挥出来,没有各种体力的发展,就谈不上劳动的教育,劳动的习惯,技能的培养训练。(×) 8.径赛的距离应从起点线的后沿量至终点线的后沿。 ( √ ) 9.三维健康观是指对空气,环境,身体处于良好状态的认识。(×) 10.跳远比赛中只要触接到跳板前沿红线就判试跳失败。 ( × ) 11.双杠支撑摆动时,两臂应撑直顶肩,以髋关节为前后摆动。(×) 12.投掷比赛中丈量成绩以1厘米为最小单位。 ( √ ) 13.田赛项目中,成绩的最小计量单位是一厘米。(√)
14.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身体部位触接端线或边线均判出界。( √ ) 15.标准田径场跑道宽度是1.22米或1.25米。(√) 16.排球比赛中后排队员不得参与进攻。 ( × ) 17.田赛远度项目,前三轮试掷(跳)结束后,成绩优的8名运动员进入后三轮的试掷(跳),后三轮试掷(跳)的顺序应按成绩倒排序。(√)
18.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以高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 ( × ) 19.头手倒立时,两手与前额的着地点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20.间歇锻炼法是指重复锻炼之间有合理的休整,它是提高锻炼效果的一种常用方法。( √ ) 21.径赛的距离应从起点线的后沿量至终点线的后沿。 ( √ ) 22.排球比赛中后排队员不得参与进攻。(×)
23.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以高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 (×) 24.健身锻炼与适度的控制饮食相结合,是公认的安全可靠,科学的减肥方法。(√) 25.耐久跑是提高学生无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 26.我国是1979年恢复国际奥委会成员国资格的。(√) 27.一场足球比赛受到红牌或累计二张黄牌时,受罚者应罚出场外,但仍可参加下一场比赛。(×)
28.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9.篮球运球变向时手应拍击球的上部。 ( × )
30.足球个人进攻战术包括:停球、跑位、运球过人、射门。(×) 四、名词解释
1.立正:脚跟并拢,脚尖分开,成60度,两腿伸直,收腹、挺胸、肩平、颈拔、头正,目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中指贴于裤缝。
2.超量恢复:运动中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 3.绕环:身体某一部分做360度或360度以上的圆形动作叫绕环。 4.肺活量:指人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量。 5.正握:虎口向内或向前握器械
6.阳光体育运动: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7.运动处方:体育运动和肌体功能锻炼达到预防和治;8.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
领域中预期;9.运动负荷: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11.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13.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14.身体素
6.阳光体育运动: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7.运动处方:体育运动和肌体功能锻炼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锻炼方案,它是指体育锻炼的人用处方形式制定的运动计划。 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的现象。
8.水平目标: 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9.运动负荷: 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0.体育与健康: 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身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11.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
敏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即是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14.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15.完整法:是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不分部分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它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动作或者结构严谨、难以分解的动作的教学。 五、简答题
1.在篮球规则中时间类违例有哪些?
答:有3秒违例、5秒违例、8秒违例、24秒违例。 2.篮球运动的“三威胁”姿势指的是什么?
答:指将球置于腹部间、双脚稍蹲、重心在两脚间。这样即可投篮,也可传球,也可持球突破,叫“三威胁”。
3.排球运动世界大赛有哪些?(至少列举4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