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解析:8.甲地有冷锋经过,等压线变密集,风力增大,气压更低,过境有雨,过境后降温。 9.乙地位于南半球风向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根据位于低压中心的不同位置确定)。
(2016江西新余七校联考)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
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如图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位于(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图中降水量、可能蒸发量总体较大,可见降水量较大,应位于我国东部地区.
【解答】解:从降水量曲线中可知,该地5、6月份降水最多,7月份降水较少,8月降水增多,可能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该地5、6月份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8月份后受台风影响,带来降水.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曲线图的判读、联系有关气候知识.
6.据图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考点】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火灾的发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天气炎热,气温高,空气干燥是主要的自然原因.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月、4月、7月、10月四个月中,10月份气温仍然较高,降水量又远远大于降水量,空气特别干燥,极易发生火灾. 故选:D.
【点评】灾害发生的原因往往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本题要注意从图中找出有用信息.
(2016山东威海一模)如图为甲乙两地某时刻因热力原因形成的5000米等高面
与对应近地面间的垂直气压差等值线,近地面不考虑地形起伏.读图回答5~6题.
5.F点风向是( )
A.东风 B.东北风 C.西南 D.西风 【考点】气压系统与天气.
【分析】气压差越大(如果没有垂直运动,高空与地面的气压差异相同,由于气流垂直下沉,导致高空气压更低,近地面的气压更高,导致气压差异变大),说明其地面为高压. 【解答】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地高空与地面的气压差大,所以甲地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乙地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由于该地位于北半球高空,地偏力向右偏转,结合等压线可知,F点风向是西风.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高空与近地面垂直气压差异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于热力环流的理解,以及风向的判断,准确解读“气压差越大,说明其地面为高压”、熟悉高空风向变化、冷锋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如果能够准确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导致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异变化,就能够解决此问题.第1小题,由于在没有大气运动时,高空与地面之间的气压差异是没有地区差异的,甲处气压差异变大是由于垂直下沉气流导致的,乙处气压差异较小,是由于上升气流导致气压差异变小,所以近地面甲为高压,乙为低压,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相反,高空风只受梯度力和地偏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自然得出.第2小题比较简单,分清北半球越朝北气温越低,问题迎刃而解.
6.此后,来自甲地的气团使乙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考点】气压系统与天气;锋面系统与天气.
【分析】气压差越大(如果没有垂直运动,高空与地面的气压差异相同,由于气流垂直下沉,导致高空气压更低,近地面的气压更高,导致气压差异变大),说明其地面为高压.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地高空与地面的气压差大,所以甲地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乙地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解答】解:甲地纬度高,气团为冷气团,乙地纬度低,气团为暖气团,根据题目信息“来自甲地的气团使乙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可知,甲地冷气团主动向乙地暖气团移动,所以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冷锋.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高空与近地面垂直气压差异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于热力环流的理解,以及风向的判断,准确解读“气压差越大,说明其地面为高压”、熟悉高空风向变化、冷锋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如果能够准确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导致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异变化,就能够解决此问题.第1小题,由于在没有大气运动时,高空与地面之间的气压差异是没有地区差
异的,甲处气压差异变大是由于垂直下沉气流导致的,乙处气压差异较小,是由于上升气流导致气压差异变小,所以近地面甲为高压,乙为低压,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相反,高空风只受梯度力和地偏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自然得出.第2小题比较简单,分清北半球越朝北气温越低,问题迎刃而解.
(2016山东潍坊一模)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较大
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图1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之间一天中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图2示意洞庭湖东北部的岳阳市某日6~l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l所示时刻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更易形成降水 C.③处风力小于① D.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2.图2所示日期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 A. 6:00~7:00 B.7:30~8:30 C. 10:00~11:00 D.13:00~14:00
3.关于岳阳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岳阳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岳阳市规模扩大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岳阳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岳阳市降水减少 【知识点】大气受热过程 【试题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风向从湖水面吹响陆地,是湖风,②处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③处风受摩擦力较近地面小,风力大于①,④处盛行上升气流,所以D正确。2.每年春末夏初该地降水多,因此7、8月份该地湖面水位最高,湖泊面积最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因此湖陆风最显著,所以C正确。3.城市地面硬化,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湖陆风加强,湖陆风将湿润的空气带入城市,使城市湿度加大,缩小城市温差,围湖造陆减小了湖面和陆地之间的温差,使湖陆风减弱,所以C正确。 【答案】1.D 2.C 3.C
(2016山西太原三模)下图是2016年4月11日8时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
势图。读图,完成问题。
4.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5.该日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A.甲地比丙地昼夜温差大 C.丙地比丁地风力强度大 【答案】
4.B 5.A
B.乙、丁两地吹偏南风 D.甲、乙两地大风降温
【解析】
4.本题考查锋面气旋的判断。
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可判断,降水区域位于低压槽的东侧位置,空气由低纬向高纬流动,属于暖锋。B正确。
5.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由图可知,甲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气温日较差大;丙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故A正确。根据近地面风向判断规律,乙地吹偏东风,丁地吹偏南风,故B错误。丙地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小于丁处。甲位于高压控制区,乙位于高压脊,两地天气均晴朗干燥,故C、D错误。
(2016山西太原三模)水分盈亏量为降水量和蒸发力(潜在蒸发量)之差,我国年
水分盈亏量Omm等值线与年降水量800mm线穿过区域大体一致。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季节水分盈亏量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