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4 11:01: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页眉内容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 主编 李小融

第一章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名词术语

1、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 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

心理学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3、 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英学前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 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

了解。

5、 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

而是通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6、 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

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7、 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问答

1、 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 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

答: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请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增加对学前教育过程和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理解; 2)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基础; 3)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与活动经验;

4) 为学前教育教学与活动改革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4、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 研究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2) 科学指导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3)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理论。 5、 学前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测查),实验法,临床个案法,其他研究法

页脚内容

6

页眉内容

第二章 学前儿童学习的脑科学基础与方式、特点

名词术语

1. 学习潜力:是指一个人能够达到的学业水平与现在已有的学业水平之间的空间能够达到

的水平,可以称为“可能性”。

2. 关键期:儿童关键期是指孩子在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

3. 可塑性:大脑的可塑性是一种潜在的适应能力,儿童早期大脑有些部位受损,其他部位

可以取代受损细胞而使有关功能恢复。 4. 大脑功能单侧化:美国心理学家斯佩里的研究以及其他一些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

存在机能上的分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左半球是处理语言信息的“优势半球”,它还能完成那些复杂、连续、有分析的活动,以及熟练地进行数学计算。右半球虽然是非优势的,但它掌管空间知觉能力,对非语言性的视觉图像的感知和分析比左半球占优势。 5. 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俗称,指发生于幼儿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

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6. 学习困难: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对学习困难的定义是:归因于神经系统造成的,特征是

辨认字的正确性及流畅度有困难,以及无法拼写,语言的拼音组成有困难。我们所讲的“学习困难”一般是指由于读写障碍、多动症阿斯伯格等症状所产生的学习能力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肢体协调不佳,以致缺乏社交能力等的具体表现。

7. 学习方式:婴幼儿的学习基本方式是游戏。概括为:条件反射学习、模仿学习、交往学

习、指导学习。 8. 学习特点:

1) 学习的兴趣性、需要性; 2) 学习的无意性 3) 学习的体验性

4) 成人引导下的主动性学习

5) 学习情境的安全性、直观形象性 6) 学前儿童学习的差异性

问答:

1. 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的学习障碍与脑生理机制的关系?

1) 美国“全国障碍联合会”将学习障碍定义为: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等方面的获取

和运用上表现出显著困难。这些异能现象是个人内在的,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所致。学前儿童在学习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并非由于意志薄弱、学习态度差,而是与脑生理机制有关。

2. 有哪些机制影响早期脑机能的发展?

1) 孕妇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前儿童); 3) 让学前儿童多做不同类型的游戏; 4) 培养学前儿童语言能力; 5) 左右脑同时开发。

3. 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 条件反射学习、 2) 模仿学习、 3) 交往学习、 4) 指导学习。

6

页脚内容

页眉内容

4. 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 学习的兴趣性、需要性;

2) 学习的无意性 3) 学习的体验性

4) 成人引导下的主动性学习

5) 学习情境的安全性、直观形象性 6) 学前儿童学习的差异性。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学前教育指导

名词术语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时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形成过程。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认为人有决定自己行为的力量,个人

不是被动的环境的接受者或者牺牲者,他们有选择和影响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也强调学习

材料本身的逻辑结构。认为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关联起来,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新旧意义的同化,便是学习变化的真正的实质。

4.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研究学习者的

内部认知过程与结构,而且批判认知主义的客观主义立场,认知世界并非完全客观存在的,每个儿童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元的、有差异的,知识是每个儿童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生成的,它不是独立于儿童而客观存在的,“与其说知识是积累而成的事实,倒不如说它是个体主动构建的”。——学习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他们的认知世界,提高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问答

1. 如何理解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式的学习,从而提出了他的“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所以,他的学习理论又被称为“错误说”或“试误论”。

2. 如何理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的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

3. 谈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如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1、 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环境、早期教育;

2、 为学前儿童提供动口、动手机会,允许孩子犯错误; 3、 积极肯定学前儿童的行为; 4、 塑造和矫正学前儿童行为;

5、 合理运用表扬和惩罚的评价手段;

6、 合理运用替代强化,引导学前儿童观察模仿学习。

6

页脚内容

搜索更多关于: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的文档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47tu0qexu7d82u9zjlx7yogl1itk200ip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