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性能测试与分析
方案一和方案二对比 一、方案特点
可以实现相同的IPv4和IPv6之间的互联互通功能测试,没有区别。
二、对现有网络的影响
从建设实验室的目的来看,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的测试和实验,因为方案二IPv4/IPv6双栈路由器用于实际的生产环境,相对方案一来说,灵活性不大。 方案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做任何测试,而且不对目前的校本部网络造成任何影响。
三、实验室方案选择建议
在初期,可以选择方案一,在基于IPv4/IPv6互联的实际环境进行各种测试和实验。
在对IPv6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和实验后,建议选择方案二,改造目前的网络出口,把IPv4/IPv6双栈路由器用于实际生产环境。逐步把校园网建设成全面支持IPv6的环境。
(测试方案见附件1、2)
第六章 结束语
IPv6网络已进入全面部署时期,在CERNET2上进行应用和科研是大势所趋,接入到CERNET2后,校园网用户可以通过隧道服务器直接访问IPv6资源,实验WWW,FTP,DNS,MAIL等服务,同时,由于IPv6优越于IPv4的安全特性和无限的地址空间,还可以尝试如组播、流媒体传输、安全隔离等实验。
第 21 页 共 29 页
致谢
特别感谢清华大学指导教师乔林、北京城市学院网络中心郭红俊、马薇老师等人的大力协助
第 22 页 共 29 页
参考文献
1. Durand A,Fasano P,Guardini I,etc. IPv6 Tunnel Broker. R
2001
2. Network Protocols, Network Protocols,2000.9
3. Carpenter B,Moore K.connection of IPv6 Domains via IPv4 Clouds.
RFC3056,2001
4. E. Nordmark, Stateless IP/ICMP Translation Algorithm (SIIT), RFC
2765, February 2000 5. F. Dupont, Jim Bound, Alain Durand, \Stack Transition Mechanism
(DSTM)\Internet-Draft, draft-ietf-ngtrans-dstm-04.txt, 02/14/2001 6. 何涛等。IPv6实验床的实践与研究。计算机应用,2001.12 7. 周渔,龚俭。IPv6主干环境下的校园网接入。通信学报,2004.12 8.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网络中心,http://ipv6.bupt.edu.cn/first.htm
9.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网络中心,关于TunnelBroker的学习, http://202.38.99.9/ 10. 周军。ipv6简介--咫尺天涯linux经典问题之网络。http://www.ccxx.net ,
2005.5 11. IPv4
到
IPv6
的演进策略,现代通信,2004.08.20,
FC3053,
http://www.chinabyte.com/NetCom/218435577043746816/20040820/1844761.shtml#
12. IPv6聚焦,计算机世界, 2002.12
13. 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分析,宋晓宇,现代电子技术,
http://www.edu.cn/20051202/3163947.shtml
14. RFC2463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v6) for the IPv6
Specification.
第 23 页 共 29 页
15. Silvia Hagen。IPv6精髓.技桥,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6. 周 逊。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7. 全
球
IPv6
的
最
新
应
用
,
2005.4
,
http://www.c114.net/technic/ZZHtml_20054/T20054181410259474-1.shtml 18. IPv4/IPv6综合组网技术 ,2005.4,曹蓟光,中国电信网,
http://www.c114.net/technic/ZZHtml_20054/T20054251016449514-1.shtml
第 24 页 共 29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