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概述
1、 巷道名称、位置与煤(岩)层、相邻巷道的关系,巷道的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开(竣)工时间等。
2、施工中的特殊技术要求、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3、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附图1,2)
第二节 编写依据
1、经过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等。
2、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提交批准时间和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井地质规程》规定。
3、《煤矿安全规程》和其他国家有关规范、法规。 4、其他技术规定。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1、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
2、 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
3、 分析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1、 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性分析。
- 1 -
2、 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及时间、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
3、其他煤(岩)层技术特征分析。
4、(与工程相关的)综合地质柱状图。(附在正文中)
第三节 地质构造
1、描述巷道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的岩墙、岩床,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等参数。
2、受冲击地压威胁的煤(岩)层或应力集中区掘进,对施工的影响,应有技术分析。
第四节 水文地质
1、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
2、分析巷道区域的图纸资料,分析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终孔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 巷道布置
1、 描述巷道布置:层位、水平标高、设计断面、工程量、坡度、中腰线、开口的位置、方位角等。
2、巷道开口施工:开口方法和步骤,开口前的准备工作,开口附近的支护加固,一次成巷、支护方式等。
3、 巷道施工顺序:巷道为分段定向施工时,逐段说明巷道中线方向、坡度、各段长度、与煤层的相对位置等。
- 2 -
4、特殊地点的施工:如车场、硐室、溜煤眼、交叉点、绞车房等,该巷道与其顶部或底部老巷道的岩层厚度,要将其空间位置、坡度和特殊要求描述清楚。特殊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绘制大样图,标出开口的位置、转折点、起坡点,平、竖曲线等数据。
第二节 支护设计
1、 巷道临时支护的方式:明确临时支护的方式,确定工作面与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
2、 坚硬稳定的煤、岩层中巷道不设支护的条件和要求: ⑴ 巷道开凿后,岩体不发生明显的变形和位移。 ⑵ 巷道在整体均匀的岩层中,无冲击地压危险。 ⑶ 煤和半煤层巷道中,煤层无自然发火危险。
⑷ 岩体位移测定自然稳定,或有相邻矿井同类地质条件不设支护的巷道为依据。
⑸ 制定不设支护的安全措施。
3、 复合顶板、软岩巷道或特殊地点需锚索时,可根据现场实际确定锚索长度及布置方式。
4、位于软岩中的巷道和受动压影响的巷道,采用柔性或可缩性支护形式,有底鼓的应明确防治办法。
5、 按比例绘制巷道支护断面图。(附在正文中)(应明确规定各类管线、风筒及运输设施的敷设位置,人行道的布置与尺寸,巷道断面应适当考虑预留压缩尺寸),按比例绘制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附在正文中)
第三节 支护工艺
1、 锚杆及联合支护
⑴ 锚杆(锚网、锚索)的材质、规格、间排距、安装(包括药卷的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锚固力等要求;
- 3 -
⑵ 锚杆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于锚杆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 ⑶ 锚网的铺设与锚杆或其他锚固装置连接牢固等要求; ⑷ 软岩使用锚杆或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等要求;
⑸ 喷射材料(水泥标号,速凝剂型号,砂子、石子的颗粒等),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计算出配比,混合料的搅拌、速凝剂用量、喷射工艺等; ⑹ 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水压等;
⑺ 对粉尘浓度及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规定等; ⑻ 巷道涌水的处理方式;
⑼ 备用材料、数量、规格及存放地点; ⑽ 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2、 支架支护
⑴ 钢混支架:钢件和钢筋混凝土加工件的品种、制作形状、规格尺寸、强度、配件、背板、充填材料的规格、质量等要求;
⑵ 金属支架:支架必须构件齐全,撑(拉)杆、垫板、背板的规格,支架的顶部、两帮背紧、背牢、充满填实,安设方式等要分别要求,可缩性支架可缩量应与围岩的变形量相适应;
⑶ 备用支架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⑷ 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3、砌碹支护
⑴ 预制混凝土块、料石等规格,砌体厚度、基础槽深度、砂浆配比、强度设计、砌体壁后充填质量、砌体灰缝质量等;
⑵ 碹胎的架设应与巷道中心线垂直,结构尺寸、碹胎的间距、倾斜巷道迎山角度、支设方法、固定方式、脚手架设置等;
⑶ 砌筑碹体操作工艺、砌体顺序、一次砌体长度、砌体壁后充填材料选择、高冒区的处理方式等;
⑷ 备用砌拱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⑸ 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