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8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四模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1:31: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氮5”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

D、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真空条件下“氮5”是盐粒状的固体,故D错误。故选B。

1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是 Ag2S B.H2S 中 S 元素为-2 价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H2S 是无毒的 【答案】D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A说法正确;B、H2S 中H显+1价,故 S 元素为-2 价,故B说法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C说法正确;D、在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能用银检验的有毒物质就是H2S,故D说法错误。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用相关化学符号填空 (1)4个铵根离子_____。 (2)2个铁离子_____。

(3)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_____。 (4)二氧化硅_____。

【答案】4NH4+ 2Fe3+ Al2O SiO2

3【解析】 【详解】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1通常省略,后,带一个电荷时,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铵根离子为4NH4+;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1通常省略,2Fe3+;后,带一个电荷时,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铁离子为: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Al2O;

3+3+3(4)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 【点睛】

分子是用物质的化学式来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1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t3℃时,将2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

-__________。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要提纯甲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是--__________。 到小的顺序是-【答案】(1)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20%; (3)降温结晶;(4)乙、甲、丙。 【解析】

试题分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含义是t1℃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将2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3)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时,通常采用冷

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4)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次之,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会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降温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1℃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物质的分离方法及物质质量分数及和比较的知识。 15.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⑴在化石燃料中,___________是比较清洁的燃料。使用脱硫煤能减少排放的污染物是 ____________;

⑵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的一种燃料是_________;

⑶化石燃料都是含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防止__________效应的进一步增强。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然气 SO2 (2)沸点 汽油等 (3)温室 氢能等 【解析】

试题分析:(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其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煤中含有硫,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故使用脱硫煤能减少排放的污染物是SO2

(2) 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的一种燃料是汽油、柴油、煤油

(3) 化石燃料都是含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是太阳能,风能,氢能等 考点:化石燃料,锌能源

16.下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

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是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核聚变过程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生成新物质,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①② ③ 有 不是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①②,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③,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2)核聚变过程有生成新物质,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划分,原子的重新组合。

点睛∶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划分,原子的重新组合,有关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室某粗盐样品(所含杂质为氯化钙和一些难溶性物质),为测其氯化钠含量进行如图实验,流程图如图:

请结合实验及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请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求解所加10g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质量(X)的比例式_____;粗盐中氯化钠的含量为_____;若向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加入4.18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若将实验后的溶液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

106x= 77.45% 9.5% 蒸发皿 【答案】CaCl2+Na2CO3═CaCO3↓+2NaCl

1001g【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的流程图可知,在第一次过滤时已将不溶物除去,在第二次加入碳酸钠时生成了沉淀,滤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说明了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 【详解】

(1)由题意可知,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2)由实验的流程图可知,在第一次过滤时已将不溶物除去,在第二次加入碳酸钠时生成了沉淀,滤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说明了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为z

CaCl2+Na2CO3=CaCO3?+2NaCl111106100117 zx1gy106x=,则x=1.06g。 10g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质量(x)的比例式是

1001g111z= 1001g117y= 1001gz=1.11g

y=1.17g1g?2=1.18g,粗盐样品氯化钙的总质量为:1.11g×3=3.33g (3)杂质的质量为3.18g﹣20g-1.18g-3.33g?100%=77.45% 粗盐中氯化钠的含量为

20g(4)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g-1.18g-3.33g+1.17g?3?100%=9.5%

20g-3.18g-1g+150g+20g+10g+4.18g(5)若将实验后的溶液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还需要的仪器有蒸发皿。 【点睛】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100%

溶液质量18.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选

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检验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火柴放在_____,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收集满。 【答案】2KMnO4 【解析】 【详解】

(1)观察装置特点有加热固体,试管口有棉花,说明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填2KMnO4 K2MnO4+ MnO2+O2↑;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求气体性质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发生装置应采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和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不适合用排水法收集,故填BE;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巳收集满,故填集气瓶口。 【点睛】

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主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固态还是液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将发生装置分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和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收集装置主要根据生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和水反应考虑能否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还可以根据气体和空气密度的比较以及是否和空气中的各成分反应,判断能否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如果气体密度和空气密度非常接近则不适宜采用排空气法,在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密度比空气大的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0.2%~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CH3COOOH)]溶液是一种杀菌能力强的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欲配制0.4%的过氧乙酸溶液1000g,需用20%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__克。

【答案】(1)2:4:3 (2)20 【解析】 【详解】

(1)物质中的原子个数比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标之比,故过氧乙酸分子中C、H、O 原子的个数比为2:4:3;

0.4%×1000g=y×20% 解(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等式;设需要20%的过氧乙酸溶液为y;得y=20g。

K2MnO4+MnO2+O2↑ 氧气不易溶于水 B、E 集气瓶口

(8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四模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4h6a1qfzz3jk4h7sglc72h8v7sa2300vi0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