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晋 江 市 姓 氏 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10:48: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晋 江 市 姓 氏 志 _洪 姓

洪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丁者众,分布面广;官宦辈出,名贤鹊起。据考,洪姓姓源

有二:

一是共氏之后。洪氏源出上古炎帝神农氏。炎帝生临魁,临魁生承,承生明,明生宜,宜生来,来生里,皆为帝。里生节茎,不居帝位。其仲子戏生器,器生祝融,为黄帝司徙。祝融生勾龙,为颛顼臣,能平九州,辨土地之宜以教兆民,后世祀之以配社(为后土之神)。勾龙生垂,为尧共工之官,因命氏列于诸侯而国于共,故以国为氏,即共氏。迨至汉季,有勋者字正茂生共普。-东汉灵帝,宠任宦官曹节等,杀害忠良,共普惧祸及己,乃弃官避仇归隐,改姓溢水为洪,迁居敦煌而族始大,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故郡望曰“敦煌”。有

人称之为“共洪”。共洪是洪氏如今姓源中之主流。

二是宏、弘、翁等姓氏改姓之后。上述诸姓皆因避讳避难而改姓。《洪氏考略》上记载:“豫章(江西南昌)宏氏,避唐明皇改为洪。”《姓纂》载:“毗陵临察使洪察,常州人,本姓弘也,避孝敬讳改姓洪。”唐末五代,闽国补阙郎中翁乾度因避难,将其长子翁处厚改姓洪。有人分别称上述为“豫章洪”、“常州洪”、“六桂洪”。此是洪氏姓源中之支

流。

因年代久远,居域变迁,战乱繁纷,支系失传等诸多原因,如今许多支流便自然而然地汇入“共洪”这一大流中去,合而为“洪”,现已难以理清其支系,这是历史之必然。

一、入闽肇安

自古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之摇篮,是汉民族各姓氏之发祥地,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南迁。据《史记》载汉人南迁始于秦汉,盛于晋唐。随着汉人的南迁,当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一部分洪姓先人也随之入闽。洪姓入闽

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唐仪凤二年(677年),五十八姓军校随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祖母与伯父陈敷入闽,洪

姓军校也随之而来。

(二)唐德宗年间十二姓(洪、林、蔡等)随牧马监陈渊来金门。

(三)唐昭宗乾宁年间(897年)由河南光州固始从王审知入闽,经三迁后而肇居于泉郡晋

邑南关外十四都英林村的古淡公,即十四朝奉。

(四)北宋末南宋初,共普四十世孙洪皓、洪皎昆仲之后裔,由江西乐平入闽而后分居于

厦门、晋江、同安等地。

(五)宋乾兴元年(1022年),世居苏州吴县的洪仁璲官漳州府长泰知县,携眷迁居长泰,

为洪氏开漳始祖,后其苗裔分布于漳州、龙海、漳浦、东山等县。

(六)宋至道二年(996年)洪廷贤为道经秀才,授大理寺评事,拔对福建。咸丰元年(998

年)来泉州南安丰州,后为家。

(七)南宋期间,政权南移,出仕福建各地洪氏宦臣之后,宋亡后,留居闽南各地。

二、迁衍分布

(一)古淡(即十四朝奉)支系

据江西婺源黄荆墩族谱载:十四朝奉,名古淡,汉宗公之三子,辈行排列十四,即十四郎,生于唐会昌乙丑(845年),妣郭氏,生四子;咸通甲午(874年)奋迹光州固始,僖宗广明庚子(880年)授朝奉大夫;中和壬寅岁(882年)为王使军(王绪)参议,乙巳(885年)偕二子随部南下;光启丙午(886年)从王观察使(王潮)驻武荣泉山,昭宗景福癸丑(893年),助威武节度(王审知)克闽州(今福州);后三迁而肇居晋江英林,历一千余年,传四十世。其后裔主要聚居在晋江英林及英林周围的几十个村庄(古传五十三乡),进而散居在泉州地区的鲤城、南安、惠安、安溪、德化、永春和厦门的同安、广东、港澳

台及东南亚各地。

1、三世十八承事支分晋江英林南社、北社、金井围头等

(1)三十贡元讳庚之,古淡之六世孙,分居英林南社,为南社之肇居祖。后其裔孙不断繁

衍拓展。主要的有下列几支:

①七世三十七郎分居石狮西岑、大埔、林边,金井钞岱、埕边,台湾金门等。 ②八世三十八致政分居英林上廊,四十上舍分居晋江青阳屿头、龙湖中堡。 ③九世七十六管钩分居晋江金井围头、埕边、钞岱,内坑白垵,青阳莲塘,南安官桥;圆道分居晋江乌大门厝(青阳王厝)、澄塘(青阳陈塘),古塘,介寿分居石狮后厅。 ④十一世应瑜分居英林陈山、清内,石狮蚶江郭宅;曦叔分居晋江内坑白垵,金井围头;

白玉分居南安白石路边、下坂、桥头、仙境、崛斗,晋江金井顶柯坑、洪园。 ⑤十二世嗣广分居英林南社后轩,嗣忠分居英林斗林、高湖,金井草湖、蔡岱(钞岱),泉州,嗣庸分居英林后架、路西、西塔、西塘、祠堂东、祠堂西、玉版、高湖厝头、清内、

窑内,金井茂下、桑柄,嗣亨分居东石石菌,泉州田庵、新庵。

(2)三十一贡元讳应之,古淡之六世孙,分居英林北社,为北社之肇居祖。后其裔孙不断

繁衍拓展。主要的有下列几支:

①十三世宗远之长子大成分居晋江英林庵前,南安石井营前;次子大童分居晋江龙湖溪前;

三子大舜分居晋江罗山浯垵,闽清甘蔗镇。

②十三世宗进分居英林钞井、高湖,金井山头、新街、石亭、埕边。

③十三世宗吉之长子一才分居英林长房火烧、巷内、顶厝、下厝、西兄、陈山、和尚窓、溪东、溪西,龙湖山边、后坑、烧灰埔,金井埕边,南安油园。二才分居龙湖仑上,金井石亭(湖仔厝)。三才分居英林三房,龙湖曾厝、后坑、杭柄、溪后,金井草湖、桑柄,英林西埔、西湖、龙水寮、埔顶寮、陈山、顶典、下典、东垵、西垵,晋江安平(安海),

福建福清,广东仁化。四才分居龙湖英仑等。

④十三世清溪分居龙湖萧妃(烧灰) ⑤十一世僧偦分居龙湖中堡。

(3)兴嗣,古淡之六世孙,分居晋江金井围头,为围头之肇居祖,后又分居内坑卜地安(白

垵)等。

2、三世十七承务分居广东化州县长岐镇长岐村(古曰缙绅乡)。

据《岐阳洪氏族谱》记载,岐阳(即长岐)鼻祖洪昊公,字景明,号康彝,系隐公次子,世居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初分潮州府潮阳县,在景炎年间,以原籍领任高凉路判(通判),率押数百人开拓南疆,任满解组,择居化州岐阳。据考化州岐阳始祖昊公系晋江英林洪氏

十四朝奉公之十一世孙,属三世祖十七承务派下。

昊公肇居岐阳迄今已近八百年历史。由于岁月迁延,生齿日繁,人丁昌炽,以岐阳为开基圣地,不断向四方拓展:南至雷琼海峡,西进廉钦全境,北入玉林柳州,东临电白南海,再涉潮汕,进迁安南云贵台湾及海外各地。仅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四省几十

个县市数百个自然村,据不完全统计的人口就有十多万人。

搜索更多关于: 晋 江 市 姓 氏 志 的文档
晋 江 市 姓 氏 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4ico92m3u3cwgi88zx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