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柴油锤打桩机柴油锤启动前,柴油锤、桩帽和桩应在同一轴线上,不得偏心打桩。( )√
14、静压桩机可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 )√
15、旋挖钻机短时停机时,钻桅、动力头及钻具可不放下。( )× 十七、
1、大雨、雾、大雪及风速( )m/s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吊装作业。C.12.0 2、屋架、薄腹梁等重心较高的构件,应直立放置,除设支承垫木外,应于其两侧设置支撑使其稳定,支撑不得少于( )道。C.2.0
3、高层钢结构框架钢梁吊装应采用( )吊。B.二点
4、网架采用高空滑移法安装,网架滑移时,两侧应同步前进。当同步差达( )mm时,即应停机调整。D.30.0
5、采用双机抬吊时,宜选用同类型或性能相近的起重机,负载分配应合理,单机载荷不得超过额定起重量的( )。C.0.8
6、进行起重吊装作业开始起吊时,应先将构件吊离地面( )mm后停止起吊,并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等,待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起吊。B.200~300
7、轻型钢结构屋盖系统吊装应按( )的顺序进行。B.屋架→屋架垂直支撑→檩条、檩条拉条→屋架间水平支撑→轻型屋面板
8、当采用多根拔杆或多台起重机吊装网架时,应将每根拔杆每台起重机额定负荷乘以( )的折减系数。C.0.75
9、下列关于起重吊装作业前的要求,哪些是正确的?( )A.必须编制吊装作业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道路、架空电线等情况B.参加起重吊装的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C.作业前,应检查起重吊装所使用的起重机滑轮、吊索、卡环和地锚等,应确保其完好,符合安全要求
10、下列关于多层框架结构框架柱吊装的规定,哪些是正确的?( )C.柱就位后应随即进行临时固定和校正D.重型或较长柱的临时固定,应采用在柱间加设水平管式支撑或设缆风绳E.吊装中用于保护接头钢筋的钢管或垫木应捆扎牢固,严防高空散落
11、下列关于起重吊装作业安全要求,哪些是正确的?( )B.严禁超载吊装和起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构件和设备C.起吊过程中,在起重机行走、回转、俯仰吊臂、起落吊钩等动作前,起重司机应鸣声示意
12、下列关于钢结构吊装的规定,哪些是正确的?( )A.钢构件必须具有制造厂出厂产品质量检查报告C.钢构件的堆放场地应平整干燥,构件应放平、放稳,并避免变形D.作业前应检查操作平台、脚手架和防风设施,确保使用安全E.钢结构框架吊装时,必须设置安全网 13、雨雪后作业前,应检查制动器是否灵敏可靠。( )√
14、起重吊装作业时,作业人员可以在吊起的构件上行走或站立。( )× 15、起重吊装作业起吊时不得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动。( )√
16、对起吊物进行移动、吊升、停止、安装时的全过程应用旗语或通用手势信号进行指挥,信号不明不得起动,上下相互协调联系应采用手势信号。 ( )×
17、多跨单层厂房宜先吊主跨,后吊辅助跨;先吊高跨,后吊低跨。( )√
18、吊装楼层板时,严禁采用叠压式,并严禁在板上站人,可在板上放置工具。 ( )× 19、绑扎竖直吊升的构件时,绑扎点位置应稍高于构件重心。有牛腿的柱应绑在牛腿以上。( )×
20、网架整体吊装可根据施工条件和要求,采用单根或多根拔杆起吊,也可采用一台或多台起重机起吊就位。( )√ 十八、
1、在同一场地两台以上推土机作业时,其前后距离应大于( ),左右距离应大于( )。D.8m,1.5m
2、自行式铲运机沿沟边或填方边坡作业时,轮胎离路肩不得小于( )。A.0.7m 3、挖掘机严禁在离地下管线、承压管道( )距离内进行作业。A1m
4、下列关于平地机安全使用要求的陈述,错误的是( )。B.平地机可用于拖拉其他机械 5、静载压路机修筑坑边道路时,距离路基边缘不应小于( )。A.1m 6、平地机作业前检查项目的描述错误的是()。A.照明、音响装置可不齐全; 7、两台以上压路机同时作业时,前后间距不得小于()。D.4m
8、下列关于推土机作业前重点检查内容,哪些是正确的( )。A.各部件不得松动,应连接良好B.燃油、润滑油、液压油等应符合规定C.各系统管路不得有裂纹或泄漏D.各操纵杆和制动踏板的行程应符合要求E.履带的松紧度或轮胎气压应符合要求
9、下列是关于铲运机下坡道的操作要求,正确的有( )。A.应低速行驶C.不得中途换挡D.不得空挡滑行
10、下列哪些属于装载机作业前重点检查的项目( )。A.照明、信号及报警装置B.燃油、润滑油、液压油C.各铰链连接D.液压系统E.轮胎气压
11、下列机动翻斗车安全操作的要求,正确的有( )。A.行驶前,应检查锁紧装置,并应将料斗锁牢B.行驶时,不得用离合器处于半结合状态来控制车速C.上坡时,应提前换入低挡行驶;下坡时,不得空挡滑行D.转弯时,应先减速,急转弯时,应先换入低档E.在坑沟边缘卸料时,应设置安全挡块
12、推土机机械四周不得有障碍物,并确认安全后开动,工作时不得有人站在履带或刀片的支架上。√
13、铲运机作业中,允许任何人上下机械,传递物件,以及在铲斗内、拖把或机架上坐立。×
14、装载机转向架未锁闭时,严禁站在前后车架之间进行检修保养。√
15、挖掘作业前,应查明施工场地内明、暗铺设的各类设施,并应采用明显标识。√ 16、挖掘机回转作业时,配合人员必须在机械回转半径外工作。当需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必须将机械停止回转并制动。√
17、机动翻斗车属小型场内运输车辆,驾驶人员可不用持证上岗。×
18、蛙式打夯机作业时,应一人扶夯,一人传递电缆线,并应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 19、振动压路机变速与换向时应先停机,变速时应降低内燃机转速。( )√ 十九、
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 )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B.国家强制力
2、从法学的角度来说,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 )的工具。A.实现阶级统治
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在于它的阶级本性,即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 )共同意志的体现。D.全国人民
4、法的作用,又称法的功能,泛指法对个人以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包含( )和法的社会作用两方面内容。D.法的规范作用
5、法的渊源在法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律规范的( )。B.效力来源和表现形式
6、宪法是由( )制定和修改的居于最高的、核心的地位的根本大法。D.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7、狭义的法律,是指( )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立法依据或者基础。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8、行政法规,是指( )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C.国务院
9、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 )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A.宪法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D.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0、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显著特点。法的特征主要有( )。A.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E.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11、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 )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B.军队、警察 C.法庭E.监狱
12、从法调整人们的行为这一特征来分析,法的规范作用表现在( )等方面。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D.强制作用 E.教育作用
13、我国现代法律中,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14、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即统治阶级主要领导人或部分领导阶层共同意志的体现。×
15、我国的法,从宪法到普通法,从行政法规到地方性法规,都是分别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通过的,表达了人民的共同意愿。√
16、从法的本质和目的这一角度分析,法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的作用,二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17、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区别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显著特点。√
18、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等级,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和基础,其他法律不能违背它的规定或者精神,否则无效。√
19、从法律效力上讲,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宪法而高于法律、地方性法规。× 20、国际条约属于国际法而不属于国内法的范畴,但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生效的国际条例具有同国内法同等的约束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际条约也属于国内法的范畴,是我国法律的重要渊源。√ 二十、
1、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 )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C.权利义务
2、从法律关系主体应具备的能力来讲,限制行为能力,是指行为能力受限制的自然人只有不完全的行为能力的资格,即只有部分的行为能力。我国司法实践中通常以( )的人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B.满10周岁未满18周岁
3、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的( )共同指向的对象,它是法律关系主体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所指向的目标。A.权利、义务
4、《民法通则》规定,( )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A.18周岁
5、《民法通则》规定,年满( )周岁,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C.16周岁
6、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 )。D.义务
7、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依法( )的人,构成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B.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8、《民法通则》规定,( )周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B.10周岁
9、法律关系是由( )三要素构成的,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这三要素。B.主体C.客体 D.内容
10、法律关系主体应具备( )能力。B.权利能力E.行为能力
11、法律关系主体的类型有( )。A.国家、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 C.企业 D.公民 E.社会团体
12、法律关系客体的类型有( )。A.财 B.物 C.精神产品 D.人身利益 E.行为 13、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三者密切相连,但也并不是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这三要素。× 14、从法律关系主体应具备的能力来讲,无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没有依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以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依法宣告为无行为能力的人的精神病患者是无行为能力的人,其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 15、法律关系的实质就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权利和义务的确定和划分。法律关系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有关的一切活动。√
16、权利能力,指能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分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法人的权利能力。√
17、行为能力,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18、法律关系的内容,仅为法律关系主体承担的义务。×
19、任何人均可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形成、变更和终止一定的民事权利义务。× 2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精神产品、行为、人身利益等。√ 二十一、
1、法律责任,又称违法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其( ),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承担的消极法律后果。B.行为违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