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认识》观课报告
济南市匡山小学 吕四菊
我也是常年教中高年级的一线数学老师,但是听了赵老师的《负数的认识》这节课,使我感受深刻,收益匪浅。赵老师能紧紧抓住正数和负数是一组相反的量进行教学,时间分配合理,合作交流适当,突破了难点。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使学生在体验、交流、拓展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丰富的体验,使学生学得轻松,理解深透。
一、吃透教材,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对认识负数教学要求的定位是:初步了解。从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老师让学生把收集的负数,在组里交流,汇报展示,举例生活中的负数,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意义。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能力。如:届时课题后,老师都是紧紧地环绕
着学生为主体地位,老师只是在旁边引导点评,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的有效教学。
三、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点,开展协作,探究式课堂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信息,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老师的言语举止恰到好处,面对学生微笑,语气温和,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加学生的信心,从而达到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赵老师的整节课堂设计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对各个环节的要求,还有小组活动,集体交流等过程,都在让学生通过预习、思考、交流等形式去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教学过程体现以下亮点是值得我下一步继续努力的: 一、突破难点上王老师很有创意。王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画图法化繁为易,形象直观地帮助了学生对负数问题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习题设计多样性,丰富了课堂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具体到本节课的不足,就是培优补差方面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做好辅导工作,提问题要面对全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