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土壤条件
园内土壤多为轻壤质潮土,PH值在7.1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15%,平均速效饵含量66.7mg/㎏,速效磷含量16.8mg/㎏,碱解氮含量65.6mg/㎏,土层深厚,地势平坦,适宜耕作。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适宜各种蔬菜的生长发育。
园内土壤重金属及畔的监测数据的单项环境污染指数在0.0170~0.728之间,均小于1,其综合环境污染指数为0.54,也小于1,表明区域内自然条件良好,未受到污染。园内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蔬菜基地环境质量标准。
1.5灌溉水质条件
**县地表污水以有机污水为主,主要污染物有BOD5、COD、氨氮等,基本没有重金属污染。
区域浅层地下水为淡咸水,矿化度2~3g/L左右,底界埋深50~70米。主要利用对象为第二含水层以下的地下水,矿化度低,小于1g/l,各项指标均可以满足三类地下水体的要求。
园内深层地下水位埋深80m,水质良好。园区基本达到了机电配套、灌排便利。园区灌溉水水质的单项环境污染指数在0.0100~0.890之间,均小于1,水质监测数据的综合环境污染指数为0.65,也小于1,说明该
- 9 -
基地内地下水水质良好,适合于农田灌溉。符合无公害蔬菜基地环境质量标准。
第二节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县地处**省东南部,西南距**市21公里,是距**市最近的县城。106国道,形成经纬如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县内公路网已初具规模,基本保障了县域内外物质、信息的流通。
**县的主导工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全县工业企业已经有大小几百家,工业产品形成了金属橱柜、节水设备制造、农药、燃料中间体、化学化工、硬木雕刻等六大系列,行业优势十分明显。县城及各乡镇工贸小区已具雏形,为**工业向着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温室蔬菜和林业为特色的种植业初具规模,同时带动了一些乡镇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畜牧业以瘦肉型猪、肉牛、肉蛋鸡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林果业发展已形成一定的基础。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02亿元,在**市11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县域工业特色鲜明,坚持把工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点来抓,按照“突出特色、壮大骨干、强化支撑、扩大规模”的战略思路,发展了一批有
- 10 -
潜力、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开发区的逐渐泛化、以及我国顺利加入世贸组织等外在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终于跨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总体水平也已然跨过30%的膝点,进入了加速阶段。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是地方发展建设的前提。
目前全县劳动力14.25万人,占总人口的47.54%。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基础。同时低价位的劳动力市场、充沛的土地、低廉的地价(**县盐碱地总量可观),正是外来投资者所看重的投资取向。
**县的交通、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日渐完善,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
**县农业发展较快,是比较先进的县份之一,为全国粮食重点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0-45万亩,产量达到2.7亿公斤以上。但是还是全国的贫困县之一。**县是**省林业科技示范县,建立科技示范园37个,现有优质红富士苹果树10万亩,其它红枣、梨、杏、桃等果树6万多亩,果品总产达到0.5亿公斤。**县被列为**省十大菜篮子工程示范县之一,并确定为蔬菜工程新技术推广项目县。目前,全县设施蔬菜面积6万亩,各类露地菜10多万亩,并引进了津春3号黄瓜、中杂9号西红柿、日本黄
- 11 -
皮大王甜瓜、京新一号西瓜、荷兰樱桃西红柿、伊丽沙白甜瓜等27个新品种。**县是**省秸秆养牛示范县、**省十大养牛基地县之一,肉牛饲养量达到19.7万头,年出栏6万头以上。另外瘦肉型猪年饲养量达到8万头,肉鸡年饲养达到350万只,蛋鸡年饲养达到320万只。**县是**省农业节水先进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国农节水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全县发展喷灌面积10.6万亩,管灌节水面积25万亩,年节水4000万立方米。
第三节 项目区循环农业模式的建立
**市**县农业生态果蔬产业园具备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以及太阳能、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通过补充和建设一些工程,如沼气池,购置一些配套设备,以促进各种物质在生态系统内的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发展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与土地、生物资源和环境的最佳配置。这也是为了在我省探索一种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手段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达到建设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的目标。
该项目的建设,可为我省树立一个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体现政府倡导生态文明、促进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政策导向,并为我省采用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模式来发展农业积累经验。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