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九年级上册教案化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7:15: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思路:

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六、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介绍: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个适合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新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减少了还是不变呢? 演示课本实验 学 生 活 动 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1、通过教师设疑,激发兴趣和求知欲2、预习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汇报后果。 分组实验并观察结果: 是不是所有的反应都具备相同的实验结果呢?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第一组:CuSO4和NaOH 第二组:FeCl3和 NaOH 第三组:NaCl和AgNO3 人们经过许多年,选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发现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因此把它作为了一条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整体感知定义内容体会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 36

师生一起巩固定义并总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我们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2、定律研究的内容是指质量,不 能推广到其它物理量;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呢?(不失时机发问) 请一名同学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通过练习,巩固质量守恒定律 接受新问题 完成化学反应表达式 H2O →H2+O2 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电解水实验说明了哪些问题? 教具展示,H2O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设疑:这对你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有什么帮助吗? 师生总结: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教师扩展:这些原子在数量、种类、质量上的守恒必然导致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物质在质量上存在着守恒关系。 学生讨论:对守恒定律内容里的关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增加了。蜡烛燃烧词(“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再次加深理解 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习题: 1、在A+B=C+D反应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则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二氧化碳和水,试推断蜡烛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3、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应为 。 *4、A、B、C、D物质各10克,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还有C物质16克,同时生成新物质D8克,剩余部分A物质,而B无剩余,则参加反应A、B的质量之比为 . 进行学生分层练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

37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

P+O2

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2O5

〔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 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

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

38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板书〕例如:

CuSO4+2NaOH===Na2SO4+Cu(OH)2↓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口诀)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讲解〕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质和量方面的涵义 〔板书〕4P+5O2

2P2O5

质的方面:略 量的方面:略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可以用于化学计算,这将在下一节讲。

〔总结〕 反思:

39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 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 展示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2×158 32 ,

x==0.6 g。

答: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40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九年级上册教案化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4roz4erud9jajr88ky455t2h95xc900w9s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