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档案登记与统计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一节 档案登记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1.了解档案登记的基本概念、内容和重点 2.掌握档案登记工作的主要形式 1.档案状况登记的主要形式 2.档案工作登记的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2 教学难点 档案状况登记与档案工作登记的联系和区别 授课类型 实验、练习为主,理论讲授为辅 教学方式 讲授与案例、项目教学相结合 教学资源 多媒体、音像等 一、档案状况登记 档案状况登记是对档案的数量、存在与保管的状态、档案变化情况进行的登记。 1.案卷目录与卷内文件目录 2.档案接收登记簿 3.档案成份和数量变化情况报告表 4.全宗名册 5.全宗单 6.案卷目录登记簿 教学基本7.档案总登记簿 内容与教二、档案工作登记 学设计 档案工作登记则是对档案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工作行为、事实、数据进行的登记。档案资源开发、提供利用情况,是档案登记工作的重点内容。 1.档案出入库登记 2.档案清点、检查登记 3.档案借出登记 4.档案利用登记 5档案销毁登记 6.档案利用效果登记 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到学校档案室,通过档案实物教学,让学生熟悉档案登记工具的格式、内容,档案统计簿册的格式及内容。 课内练习 指导学生填写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档案出入库登记表、档案借出登记表 课后作业 习题册
1
第十一章 档案登记与统计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二节 档案统计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档案统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档案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1.档案统计工作的要求 2.档案统计工作步骤 1.档案统计工作的专业要求 2.确定档案统计指标 课时安排 2 授课类型 实验、练习为主,理论讲授为辅 教学方式 讲授与案例、项目教学相结合 教学资源 多媒体、音像等 一、档案统计的类别和形式 1.档案统计的类别 2.档案统计的形式 二、档案统计工作的要求 1.一般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是坚持重要性原则 二是坚持可量化原则 三是坚持科学化原则 四是坚持真实性原则 五是坚持规范化、体系化、制度化原则 2.档案统计工作的专业要求 教学基本三、档案统计工作步骤 内容与教第一步,要明确统计工作的目的、任务 学设计 第二步,要确定统计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统计指标数值一般使用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三种 确定档案统计指标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统计指标的选定必须与档案工作中一定数量表现联系在一起; 第二,选定时要注意统一性和稳定性; 第三,统计指标要具有可比性; 第四,统计指标运用平均数必须遵循总体同质性的原则,既必须是同类现象才能用平均数。 第三步,要调查获得统计指标数据。 第四步,分析、整理统计指标。 第五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课内练习 习题册 课后作业 提供档案登记与统计相关资料,请学生写出档案统计分析报告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