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负重的花边
——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程简介】
古代优秀的诗人或逞才使气指点江山,或独抒心志描景绘色,精妙的词句中常会融进光影色彩的渲染,讲求动静虚实的结合。
研究诗歌,停留在专有名词的记忆层面,看到的只是鲜花玲珑的花边,要想领略鲜花独有的芬芳娇艳,就要深入挖掘花边所圈拢的色彩气息,体悟技巧和它背后的内涵。 我们将一一展开介绍古典诗词名篇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及其背后的内涵,以及它们是如何让诗人拥有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要点归纳】
一、古代诗词常用的表达技巧 (一)各种修辞手法
1.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8种 ) 比喻 比拟 夸张 借代 对偶 反问 设问 排比 2.三种主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常用表达方式 1.古代诗歌中常用表达方式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直接抒情
2.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用典抒情
即事咏怀 托物言志
1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负重的花边
3.描写手法
诗歌中常见描写用于景物。景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①正面描写 白描与渲染
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写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往往抓住景物特征勾勒,不用修辞,不用色彩浓烈的形容词,重神不重形。 【例】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动态与静态
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有时是以动衬静,有时是化静为动,有时是动静结合。
【例】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两岸青山相对出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 虚写与实写
对一个描写对象,可以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以写它的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如果两者兼用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就叫做“虚实相生”。 【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细节描写
【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对比衬托
【例】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视听嗅味
【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负重的花边
远近俯仰
【例】鹰飞长空,鱼翔潜底。
②侧面描写
【例】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结构技巧
首尾照应、卒章显志、过渡铺垫、层层深入等 【小结】
形式为内容服务,在诗词中表达技巧不只为文字漂亮,更肩负着塑造形象、深化意境、引发联想、表达情意的重要作用。因此,它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内容的需要,要用得恰切,富有表现力。不能卖弄技巧,不能为用技巧而用技巧。
二、诗歌语言风格
1.雄奇豪放:力量至大至刚,气势磅礴,豪迈奔放 例: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2.沉郁顿挫: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绮丽精工:画面精美华丽,用语讲究精致 例: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自然冲淡:自然淡泊闲逸 例: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5.风趣幽默:
例: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 6.通俗平易:
例: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思考研习】
题龙阳县青草湖
3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负重的花边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提问】首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中诗人为什么会用“老”字?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提问】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体验?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提问】诗中的蝉与诗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负重的花边
【提问】诗中哪些地方相互照应?
兰陵王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 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提问】请从词中任意选取一句,试分析其表达技巧。
5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负重的花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