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科数学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命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突出关键能力考查,注重数学应用,关注创新意识,渗透数学文化。试卷整体难度较2017年略有降低,重视基础知识,试题内容灵活,设问新颖,稳中求新,充分体现了“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的理念。具体分析如下: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试卷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大多数考查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或者对基础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如择题1-5,填空题13-15就是对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的考查。选择题6-11,16为中档题,且难度以较缓的趋势上升,大大提高了文科学生的得分率。突出数学主干知识考查,概率统计17分,解析几何22分,立体几何27分,数列10分,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5分,函数与导数27分,六大模块共计118分。
2.突出关键能力,强调数学应用
试卷突出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运算求解,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数据处理的关键能力,如第5,9,10,18题通过几何图形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第3,题以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为背景,第19题以家庭使用的节水龙头为背景,及全国2卷第18题以2000年至2016年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为背景,充分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由解决数学题走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考查数学思维,关注创新导向
试卷对结合生活实际的试题,考查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2018年文科高考试题稳中求新,有鲜明的创新导向,试题的呈现方式与设问方式比较开放,如17题第二问求数列让学生进行讨论判断,这种探究式设问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19题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能力,第3问求一年能节省的水量,开放式问法考查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考查了数学知识,有展现了学生思考的过程。20,21题第2问都是证明题,给出结论要求学生探讨如何得到的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4.试题变化与课程改革
《2018年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大纲》没有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高考考点没有程序框图,解三角形也没有考解答题,三视图2017-2018这两年都没有考查,且今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