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21:32: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管子〃地圆》和《吕氏春秋〃音律》的三分损益法

《管子〃地圆》:宫81*3/4=徵108*2/3=商72*3/4=羽96*2/3=角64 《吕氏春秋〃音律》:从黄钟起一直推算到十二律

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冼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2,曾侯乙钟铭中的乐律学文字 3,其他有关乐律学的记载

刘向《新序〃杂事》:“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六) 音乐思想

1,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及荀子关于音乐的论述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1)视音乐为一种人的必备文化,和“诗”、“礼”一样,是人受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2)对一个社会来说,孔子认为礼和乐相配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3)孔子的音乐思想随中国儒学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相传为楚国人):1)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上,视音乐为一种奢侈生活的享受而极力反对之 2)对音乐采取片面而极端的看法,为后人所不取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人):提出“法天贵真”,以崇尚自然为根本 1)认为音乐之美在乎于其自然,自然的声响是最美的音乐 2)对儒家的礼乐观念进行抨击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赵国人):1)强调儒家的礼乐思想,批判墨家的“非乐”论 2)认为音乐的目的是感化人心 乐与礼相结合,是治理社会国家的重要手段

2,《乐记》的音乐思想

据考《乐记》为刘德(河间献王)编,是儒家的音乐理论著作

《乐记》有抽象概括问题,寻求一般规律的特点,是它的理论价值所在 《乐记》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有其相对性 《乐记》的主要内容:

1)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有着内在的艺术规律

2)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感情,和“礼”结合起来,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

3)礼乐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对个人来说,礼乐可以起到节制的作用;对国家来说,可以达到治理国家的效用 《乐记》集中了先秦关于音乐的各方面的论述,是一部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中国音乐思想的发展和中国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前221至后589)

5

(一) 概述 (二) 汉乐府 乐府机构原为秦代所设

汉武帝时扩建乐府,收集了黄河、长江流域和南北许多地方的民间歌谣,宫廷里也由此整理编辑了一些民间歌谣集 乐府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乐工

乐府的扩建,使朝廷内外民间音乐一时兴盛起来 汉乐府的扩建与协律都尉李延年的音乐才华有很大关系 汉哀帝罢乐府,乐府就此结束

汉乐府的历史贡献:1)大量民间音乐传入宫廷,丰富了宫廷的音乐生活,极大地推动了汉朝音乐的发展 2)当时的文人、官吏以民间曲调填写新辞,依民谣的题材再创作,留下许多作品,在文学上形成了“乐府诗”的艺术体裁 (三) 鼓吹乐与横吹乐

一、鼓吹乐: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合奏乐,其原始形式源自北方游牧民族,秦汉之际渐渐传入中原

鼓吹乐的吹管乐器主要是排箫、笳、角等;打击乐器主要是鼗、鼓、铙(汉代曾留下“鼓吹铙歌十八曲”)

鼓吹乐作为一种乐队形式,用于宫廷礼仪、宫廷燕乐和军乐(用于军乐的又称为“短箫铙歌”),其中用于宫廷的鼓吹,又成为黄门鼓吹;骑在马上边行边演奏的,又称为骑吹

二、横吹乐:其形式、用途与鼓吹乐很接近

汉代以后,鼓吹乐和横吹乐都被作为宫廷的礼仪音乐而继承下来 (四) 相和歌与清商乐

相和歌:汉乐府扩建以后,原始的民间歌曲经过乐人们的加工提高,用各种乐器伴奏来表演,被称之为相和歌

汉代的相和歌在东晋南渡以后被保存在清商乐里

相和歌中艺术的形式和体裁丰富而多样化,其中艺术形式较为复杂的是平调、清调瑟调、楚调和大曲

平、清、瑟、楚调属于楚声体系,他们是继承了先秦楚声发展而来

相和大曲是一种除主体部分之外,又有“艳” (“楚歌”)、“乱”、“趋”(原是吴地的一种民歌)等段落的多段结构的乐曲,其主体部分称为“曲”;“艳”用于“曲”前,原是楚国民歌的一种体裁;

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1)曲前加艳(瑟调大曲《步出夏门行》) 2)曲后加“趋”(瑟调大曲《淖歌行》) 3)曲后加乱(瑟调大曲《病妇行》) 4)曲前加艳,曲后加趋(瑟调大曲《艳歌罗敷行》) 5)艳、趋两段结构(瑟调大曲《艳歌何尝行》) 6)富于艺术性的“但歌”(是一种歌唱形式)和“但曲”(是一种

6

器乐曲)

清商乐:(“清商”一词初指一首琴曲名,后来文人多把它比喻为美好的音乐) 曹魏时期,宫廷里建立了一个音乐机构,名清商署,主管人是清商令

东晋以后,汉魏时期的音乐也迁移到了南方,它们和江南的民间音乐一起被统称为“清商乐”

清商乐主要由吴歌和西曲构成

1)吴歌:即吴声歌曲,产生于长江下游、建邺地区的民间音乐,内容多表现家庭儿女的意趣

“吴声”中有一种以旧曲而创新的编曲手法称之为“变” 2)西曲:流行于江汉一代的民间音乐,即所谓“荆楚西声” 吴歌和西曲在音乐结构上,除主体部分外,还有“和”声与“送”声

(五)古琴音乐

古琴发展到魏晋时有十三个徽位,其形制大体已经定型 1,《广陵散》

当今研究者大都认为《广陵散》叙述了“聂政刺韩王”的故事题材 2,《碣石调〃幽兰》

这份乐谱使用文字记录左手按弦位臵,右手如何弹奏,这种记谱法是减字谱的前身。此曲系南朝末丘明所传 3,《梅花三弄》

此曲相传为晋代桓伊所作笛曲,后演变为琴曲

今人认为桓伊笛上三弄,可能是王僧虔《大明三年宴乐技录》中记载的笛的“下声弄”、“高弄”和“游弄” 4,《酒狂》

相传为魏晋名士阮籍所作

这个作品主要表现了阮籍的一种醉酒佯狂的精神状态

??(六) 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 南北朝:

《敕勒歌》(敕勒族) 《木兰辞》(鲜卑族) 《代面》(歌颂北齐神武帝) 《钵头》

《苏中郎》(又叫《踏谣娘》)

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族音乐大量传入中原,融进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洪流,使中国音

7

乐更加丰富多彩,更富于艺术的生命力 (七) 乐器 1,笛和羌笛

笛:汉魏六朝时期,“笛”这个字,既指横吹的管乐器,也指竖吹的管乐器 羌笛: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乐器 2,笳、角

笳、角这两件乐器是由西北少数民族传入的,都运用于鼓吹乐中 笳,又称胡笳

角:俗名“簸逻回”,原先利用动物的角,以后也用竹、木、皮革制作 角在横吹乐中是一件重要的乐器 3,琵琶 4,箜篌

西域所传乐器,分为两种:一种指的是卧箜篌;一种指的是竖箜篌 卧箜篌是一种类似琴瑟,又如琵琶一样有品柱,用拨来演奏的乐器

竖箜篌源出于古代西亚的亚述地区,后来向东流传就是中国的竖箜篌;向西流传就是希腊的竖琴

此外,北朝时从外族还传来了筚篥、方响、锣、钹以及鼓类乐器 (八) 乐律学的发展

??1,相和三调、清商三调和笛上三调 平调、清调、瑟调是相和歌中的“三调” “平、清、商”三调在南朝时候也称清商三调 2,京房六十律、何承天“新率”和荀勖笛律 京房六十律:

京房,本姓李,字君明,西汉元帝时乐律学家。他的“六十律”是在用三分损益法产生十二律之后,继续向下相生直至第六十个律。

“六十律”的用途:1)试图解决十二律旋宫音律均等问题 2)用此算卦占卜 京房之后,南朝钱乐之和沈重用同样的办法,又制作了“三百六十律”

何承天“新律”:

把三分损益法第十二次相生出来的“黄钟”律的弦长于起始的黄钟律弦长之间的差数分别加在三分损益相生的每一个律上,这样得出的律高已十分接近平均律 何承天“新律”的可贵之处在于摆脱了三分损益法相生的框架而寻求十二律的均等

荀勖笛律:

8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 的文档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510o0oefi4vbt01g9pr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