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2 古诗鉴赏完美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8:21: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十二 古诗歌鉴赏 第一课时 如何让读懂诗歌

——知人论世,缘景明情

《考纲解读》

1.分析高考所选诗歌的体裁和题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从体裁上看,所选诗歌体裁以唐宋诗歌为主,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体裁。从题材上看,思想内容丰富,表现田园、赠友、怀人、爱国等的诗歌都有所涉及。另外,所考查诗词的主题明确、内容易懂,体现了“浅易”的要求。 2.分析高考题目涉及的考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从高考诗歌题目的设置来看,读懂诗歌是重点,从涉及的考点看,立足理解,注重诗词文本内容的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度鉴赏,重点是内容梳理、情感把握和技巧分析,偶尔涉及形象及语言的赏析。 《知识要点》 一、抓标题

(一)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作品的线索;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二)带着标题去读诗

二、读正文

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还是有几点很关键: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 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有的诗讲究诗?近体诗??起承转合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

????? 四句抒情主?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上片词???下片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首句渲染气氛????

阕?主句写景?写景次

???尾句过渡?阕:抒情主

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二)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做变形处理的呢?

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 2.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 3.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 4.句子的反常组合 (三)抓关键词句品情态

(四)抓住景、事、情

三、挖暗示信息

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一)作者信息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注释信息

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

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深层原因有关

(三)题干的暗示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拓展训练

班级 姓名 得分

1.阅读下面诗歌题目,指出从诗歌题目中读出的重要信息。

(1)《咏素蝶诗》

答: (2)《征人怨》

答: (3)《春日秦国怀古》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苦 寒 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

(1)题目提供信息: (2)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 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1)题目提供信息: (2)有明显“诗家语”特征的句子是: (3)请在颔联中的“乱”和“平”中选一字作简要赏析。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题目提供信息:

(2)作者暗示信息: (3)注释暗示信息:

南方凤凰台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2 古诗鉴赏完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518p1p8915nd0e7n2yj9vfqx3d4pq0161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