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实验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善于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自主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整理
在实验验过程中,学会对比观察,分辨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掌握并能区分出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3.学会观察分析整理资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掌握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学习的特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了解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反思
从学生熟悉的实验引入物质变化,体现学科知识认知的逻辑性 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广泛交流与讨论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探究实验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也可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 注意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变化尽量从身边的例子入手,增强学生对“新物质”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宜要求太高。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纯净物、混合物,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课题1: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红磷的燃烧 2.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课题2:氧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会写碳、硫、铁和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变化的文字表达式,能鉴别氧气和空气 2.理解化合反应的定义并能判断化合反应
3.从得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初步懂得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4.了解氧气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木炭、铁丝、红磷、镁条、硫) 课题3:制取氧气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反应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等;
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初步认识分类是化学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催化剂的认识激发学生客观认识物质间关系的正确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验满及注意事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