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农业
一、农业地理环境
新西兰地处西南太平洋,位于南纬34-47度,国土由南北两个主岛和部分岛屿组成,南北距离1600多公里,面积2710万公顷。新境内多山,全国仅有1/4的土地在海拔200米以下,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湿润。由于地形多山,各地区气候相差较大,年均降水量从380毫米到8000毫米不等。 二、农业基本情况
新西兰是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是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新西兰全国农业用地共1558万公顷,共有农场8万多个,分布在12个主要农产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各产区均有自己的特色。
根据1995/96年度可比价格计算,2002年3月年度新农业产值60.72亿新元,占同年度新GDP的5.6%。此外,农产品加工占新西兰加工业的相当份额,包括农产品加工的整个农业产值超过新GDP的15%。农业也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部门,根据1999年农业调查,农业雇佣的劳动力达到21.53万人,占当时劳动力总量的11.4%。
三、农业产业 (一) 畜牧业
总体来讲,由于地形多山,雨量充足,非常适合草场生长,新西兰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全国各农产区均以牛羊养殖为主,并兼有其它特色。新全国共有畜牧农场5万8千多个,畜牧业用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7%,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农业人口总数的80%左右,其产值也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畜牧业产品一直是新西兰的主要出口产品,其出口额约占新西兰出口总额的50%以上。
新西兰的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全国共有牛羊养殖农场5万多个。其中肉牛羊养殖农场约35000个,奶牛场约16000个。此外还有养鸡场、养猪场、养鹿场和养马场等。 【奶牛养殖】根据最近一次农业调查结果,新西兰全国的奶牛场有大约16000个,主要分布在北岛地区。全国奶牛数量约为432万头,奶牛品种主要是弗里斯牛和泽西牛,年产牛奶1315万吨,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制造乳制品。年生产干酪28万吨,黄油35万吨,全脂奶粉44万吨和的特种奶粉31万吨,干酪素近10万吨左右。
乳制品是新西兰的重要出口产品。2001年,新西兰乳制品出口78.2亿新元,同比增长3成以上,占新西兰农产品出口的45.2%,新出口总量的24%。在国际市场上,新西兰是仅次于欧盟的世界第2大乳制品出口国,出口总量占到世界市场的31%左右。黄油和干酪素的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奶粉和干酪的出口均居世界第二位。
【肉牛养殖】全国共有肉牛养殖农场12000多个,还有牛羊共养农场近11000个,主要分布于马纳瓦图(MANAWATU)、怀卡多(WAIKATO)、霍克湾(HAWKES BAY)和南岛的坎特布雷(CANTERBURY)等地。肉牛存栏467万头,主要是阿伯丁?安格斯牛,通常与绵羊一同放牧,以便充分利用草场。2001年,共生产各种牛肉59.6万吨,其中出口33万吨,金额17.5亿新元,占出口总值的5.4%,居世界第三位。
【养羊业】近年来,较高的生产成本和较低的市场价格使新西兰的绵羊头数有所下降。截
止到1999年6月的统计数字显示为4,570万只,其中2,500万头在南岛,主要放牧地区为南岛的坎特布雷(CANTERBURY)、南部区(SOUTHLAND)、奥塔哥(OTAGO)和北岛的马纳瓦图(MANAWATU)。绵羊的主要品种为罗姆尼(ROMNEY)羊,约占新西兰全国羊只存栏数的55% - 65%。新西兰罗姆尼羊的祖先是来自于英格兰的罗姆尼湿地羊,经新西兰畜牧业的羊种改良,成为一个毛肉兼用的全新品种。它所产的羊毛坚硬粗糙,适宜制作地毯和编织用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毯工业用羊毛。罗姆尼羊体形肥硕,肉质富有弹性、韧劲足。此外还有派伦代尔(Perendale)羊、库普沃斯(Coopworth)羊、特拉斯代尔(Drysdale)羊、边区莱斯特 (Border Leicester)羊和林肯( Lincoln)羊。
新西兰的牧场每年剪羊毛约38万吨,羊毛工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中居第五位。新西兰的羊毛出口仅次于澳大利亚,位居世界第二。2001年新西兰出口羊毛18万吨,价值9.4亿新元。其中主要为粗毛,也有部分适合于生产高级编织用纱、轻软织物和羊毛精纺品的细毛。羊毛产品的形态包括未脱脂毛、灰退毛、洗净毛、毛条和纱线。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大的羔羊肉和羊肉出口国,2001年出口羊肉35万吨,金额21.5亿新元,占肉类出口额的47%,占当年出口总额的6.6%。著名的\坎特布雷羔羊\主要是为了开发英国肉类市场、用杂种母羊与累斯特公羊杂交培育而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国际市场对山羊毛纤维的需求以及对控制杂草生长的需要,曾导致新西兰饲养的山羊数量迅速增长,到1990年达到100万头。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这一数字开始逐渐下降,到1999年6月,新西兰全国拥有山羊18.3万头。
【养鹿业】自从1970年新西兰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以天然牧草为主要饲料的养鹿场以来,其养鹿业迅速发展,到2001年6月,鹿的数量已达到256万头,1,900多个养鹿场遍布南北二岛。新西兰养鹿业的主要特点是不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及催生食物,普遍以天然牧草为主,饲养方法粗放,养殖成本低。目前饲养的主要鹿种有红鹿、杂交马鹿、麋鹿和黄鹿等。 新西兰饲养的鹿主要用于肉类出口,鹿肉产量2001年6月年度鹿肉产量2.64万吨。目前新西兰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鹿肉出口国之一,2001年6月年度冷冻鹿肉的出口量为1.77万吨,出口额2.3亿新元;目标市场主要是欧盟,占出口市场的90%;同时鹿茸也已成为主要出口鹿产品之一,2001年6月年度,鹿茸的出口额为3,470万新元,主要市场是香港、韩国和东南亚国家。
【养猪业】新西兰猪类的饲养主要供国内市场消费,自1995年以来数量有所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的冷冻猪肉的价格优势、以及国内鸡肉和牛肉需求量增加的影响。根据统计局数字,到1999年6月新西兰拥有猪近37万头,最大的饲养地区为坎特布雷。2001年9月年度,生产猪肉4.65万吨,其中出口475吨,主要出口到南太岛国地区。
【家禽饲养业】家禽饲养业在新西兰属于一种新兴产业,是该国主要的精加工饲养业,目前发展迅速。为了保护本国家禽免受疾病侵害,新西兰政府对进口家禽施以十分严格的检疫法规,因此基本没有鲜活或冷冻家禽及蛋类的进口。然而,随着当地居民烹饪、饮食习惯和消费意识的变化以及快餐业的发展,新西兰国内市场对禽蛋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家禽在肉类消费中的比例在过去十年中从15%上升到25%,零售价格也在不断攀升。目前新西兰禽肉(主要是鸡肉,其他还包括火鸡、鸭等品种)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同时由于对禽类饲
养流程的改进,鸡肉价格随生产成本逐步下降,推动了新西兰家禽饲养业,特别是养鸡业的迅速发展。2001年9月年度,新西兰全国的家禽肉产量为16.2万吨。
新西兰的家禽饲养业主要供国内消费。在供销方面,TEGEL FOODS、INGHAMS ENTERPRISE 和P.H. VAN DEN BRINK等三家大型禽肉生产企业控制着国内约92%的市场,另外8%的市场份额由约15家小型生产商所分享;同时亦有少量禽蛋产品及鲜活家禽对东南亚国家和南太岛国出口,但出口量不到禽蛋产品总产量的1%。由于需要进口大豆和谷物饲料,相对较高的饲养成本是阻碍新西兰禽蛋产品扩大生产、增加出口的主要障碍。
【其他畜牧业养殖】随着新西兰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物养殖品种出现在专业化饲养场上。鸵鸟和鸸鹋等新品种的饲养主要是为了满足肉类生产的需要,2000年10月第一批鸵鸟肉开始对欧洲出口;野山羊曾一度被当作新西兰原始丛林中有害的动物,但是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对这种动物进行驯化饲养。除此之外,新西兰正在引进羊驼、无峰驼和水牛等新的动物养殖品种。
【养蜂业】辽阔的牧场、林地和灌木使新西兰具备了良好的养蜂条件。苜蓿花蜜是养蜂业的主要产品,品质较高,且供应国内和国际市场。1999年新西兰蜂蜜的总产量为9,069吨,其中2,500吨供出口。养蜂业的其他产品还包括蜂蜡、花粉、蜂胶、蜂王浆和活蜜蜂。 新西兰畜牧业的特点,一是重视草场的改良和建设,实行分区围栏放牧,无棚圈、不补饲谷物饲料,成本相对较低。二是注意畜种改良和区域化专业生产。新西兰饲养的牲畜已全部良种化.并按各地的雨量、温度与自然条件饲养不同畜种,实行区域性专业生产。三是以机械化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如牧草的种植和管理、饲料加工、挤奶、剪羊毛、屠宰和加工、运输、冷冻等,主要依靠机械设备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四是服务体系健全。教学、科研、推广相结合,服务机构不是按行政区划,而是按经济区划合理设置,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同牧场保持着密切联系。畜产品的加工、储运、销售系统比较完备。五是面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商品生产和竞争意识强,出栏多、周转快、商品率高。
(二) 种植业
除畜牧业以外,新西兰种植业也是农业的重要行业。种植品种主要包括农作物、水果、花卉等,年出口20亿新元左右。
【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种植在新西兰农业中占地比重很小,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玉米和燕麦,近年来产量稳定增长。新西兰的粮食不能自给,需要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本国生产的农作物主要供国内消费。
新西兰小麦种植面积约为53000公顷,年生产小麦30多万吨。生产的小麦主要用于生产面粉供国内消费,其他一些谷物种类和糠、麸等生产面粉的副产品用于喂养牲畜。小麦的主要产地位于南岛的坎特布雷地区。
大麦生产面积为49000公顷,主要用于生产饲料和制作酿造啤酒所需要的麦芽。部分大麦饲料和麦芽供出口。
玉米的主要产地在北岛东部,面积15000公顷。玉米主要用于饲养家禽和养猪猪。 燕麦脱粒后用于生产麦片和燕麦食品,亦作为牲畜饲料。
干草和青贮饲料作为牲畜的辅助饲料,基本上在它们生长的牧场上就被牛羊吃掉了。新西兰不断发展的畜牧业每年需要大量的草种供应,其培育优良草种的技术和生产规模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些草种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水果、蔬菜种植】水果主要包括猕猴桃、苹果、梨、柑橘、柠檬、杏、油桃、桃、李子、樱桃、黑莓、越橘、草莓、红莓、柿子、牛油果、费约果、新西兰番茄、西番莲和葡萄等,其中大部分品种都有相当产量供应出口市场。2001年水果与蔬菜出口超过16亿新元。 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猕猴桃,经过品种改良,这种源自于中国的水果目前在新西兰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新西兰全国共有2000多个种植农场,种植面积超过30000公顷,年产量超过25万吨。作为新西兰最重要的出口园艺产品,每年大量销往世界上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近20万吨,价值4亿多新元。新西兰猕猴桃的出口由新西兰ZESPRI公司垄断经营,系新国营贸易体制的重要一环。
苹果是新西兰水果种植的另一重要品种。种植面积约25000公顷,年产苹果超过60万吨,其中有超过1/2的苹果出口,占新西兰水果出口的近三成,价值超过4亿新元。新西兰苹果的品种多样,并拥有ROYAL GALA、PACIFIC ROSE等自己独特的品种,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
葡萄也是新西兰水果的重要品种。优越多地理自然环境使新西兰的部分地区十分适合葡萄生长,种植面积超过11000公顷,年产葡萄7-8万吨。葡萄酒是新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年出口约2000万升,价值约2亿新元。
【鲜花】新西兰园艺业生产的鲜花50%以上供出口,出口额5,000万新元,占世界鲜花市场的0.5%。最主要的出口品种为供应日本市场、分销美国、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紫兰花。
四、 农业科技体系
新西兰在畜牧业、林业、园艺培育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具有较高水平;畜牧业是国家经济的
支柱,新西兰每年对牧草培育和种畜繁殖及防疫的研究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员,对先进的管理技术也非常重视。采用合适的草种,对人工草场的高度集约化管理,对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以及围栏轮牧、补饲补播、合理施肥等科学管理措施,对保持生态平衡、维护草场资源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加强科研工作的同时,注重专业技术培训和推广示范也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西兰农作物育种规模不大,但水平不低,已成功进行了远缘杂交,选育出一批高产、抗病的大麦、小麦和玉米等优良品种。建立了世界一流的人工气候实验室,大大缩短了育种时间。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新西兰具有一批优良的动植物物种资源。国家投入大量力量加强对园艺学的研究,一些花卉和水果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猕猴桃、苹果、油果等,不仅在育种、病虫害防治、高产优质的研究方面,而且在收获、保鲜、储存、运输等方面也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政府毛利事务部的积极支持下,新西兰在蘑菇和其他食用菌
的开发研究方面也具有较高水平。
具体承担科学研究与实验工作的机构主要是9个皇家研究所,目前共有约41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00人。与农业有关的研究所超过一半,主要包括农牧研究所、园艺研究所、农作物与食品研究所、土地保护研究、环境科学研究等。各个皇家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组成皇家研究所协会,协调国家宏观的重大科学活动以及各研究所之间的共性问题。
农牧研究所有1000人的研究队伍,分布在全国5个研究基地,主要从事畜牧农业系统、动物保健、动物基因、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生态系统生物学、食品科学、土地与环境管理、营养与行为科学、植物育种和再生技术的研究。
园艺研究所有650人,分布在全国11个研究基地和实验园,从事园艺学、花卉学、植物和树种繁育、水果储存与运输、农作物和食品加工等的研究。
农作物与食品研究所有320人,从事与大田、温室等农作物生产有关的植物育种、生物技术、食品技术、营养学、生物化学、草地学、昆虫与病害控制、植物提取技术等的研究。 土地保护研究所有400人,从事土地资源的持续使用、环境检测、生态调查、植物学研究、昆虫管理、水资源管理、土壤改性、地质信息技术等的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所有300人、4个分所,从事大气质量、环境分析、特殊物质和灾害性废物排放、职业病、噪声、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病害微生物分析、药品质量、药品滥用检验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和私营的研究所,如乳制品研究所、羊毛研究所、肉制品研究所、肥料加工协会等。
大学也是从事研究的重要力量。新西兰共有8所大学:奥克兰大学、梅西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奥塔哥大学、怀卡托大学、坎特伯雷大学、林肯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研究重点和优势,担均有农业科研项目。通常大学的研究都与皇家研究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位于北帕市的梅西大学在部分农业研究领域享誉世界。
五、 农业改革经验
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经济处于战后恢复阶段,世界各国对食品的需求很大。由于未受到
战争创伤,新西兰农业在战后保持了快速发展。凭借与英国的特殊关系,新西兰农产品在50-60年代主要销往英国这一稳定而且高回报的市场。在此期间,新西兰的人均收入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4,人民享受高标准的生活水平,基本不存在失业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政府为解决就业而不断投资制造业,并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薄弱的制造业。此外,政府大规模投资电讯、交通、能源、医院、学校等公用事业,包揽了很多可以由私人企业的投资,政府部门也因为要管理庞大的经济运作而臃肿起来,而制造业则在政府的保护下远离国际市场竞争,生产效率低下。很多工业产品本身就是农业生产的投入,国内工业产品价格高昂,进口产品又受到关税和数量限制,农业的成本投入不断增加,新西兰农业的竞争力在削弱。只不过这种趋势被当时稳定的英国市场份额和高回报所掩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