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13:57: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理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含义。

明确:九月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忆,即想念、思念的意思。山东,在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有别于今天的山东省。

2.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意。

明确:“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每逢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诗人还会感到孤独呢?

明确:诗人孤身在外,在氛围浓厚的节日里,看到身边的人都有亲友相聚,联想到自己不过是“独在异乡”,内心更添愁绪,于是在节日里就倍感孤独而遥想家乡亲人了。

4.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的大意。

明确:“我”在这远离家乡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5.理解古人“登高”的意义。

明确:登高是古时候的习俗,在重阳节这天,人们要登高避灾。 6.诗人远在他乡,是怎样知道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

明确:这是诗人的想象,并非实际描写。诗人只是联想到以前在家中时,每逢重阳节,都会和兄弟们进行一样的活动,然而如今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加了,内心更添愁闷的思绪。

7.课外拓展:你还记得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明确: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元日》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通过描写宋代过春节时喜庆的民俗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2.《清明》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浇愁的期望,进而重新振作起来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别旧年?

?

屠苏酒——迎新年?喜庆、欢乐 桃符——寄心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举目无亲 重阳佳节——加倍思亲 遥知兄弟——怀念亲人

清 明 (唐)杜牧

雨纷纷——欲断魂 问酒家——杏花村

愁闷 → 振作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5c8b1j3n941z4g1sgcd5uqa87qzsz016u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