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北省黄冈中学等八校2015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2 8:53: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湖北省黄冈中学等八校2015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含解析)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湖北省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试题总体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地理素养的考查。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主要为:自然地理涉及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洋流、水循环、地带性分异规律等各个方面,人文地理涉及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分析、工业布局、人口增长、城市化等各个模块。整体来说,较为侧重人文地理,这也符合实际的考情。本套试卷整体知识面覆盖面广,图形类型多样,难度适中。

考试时间:2015年4月2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共 16页,满分3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姓名、考号、班级、学校填写在答题卡密封栏中相应位置。

3.考生答题时,第Ⅰ卷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答题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C1阅读材料完成1—2题 雾是指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汽凝结生成雾。霾,也称灰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

1.有关霾的描述正确的是( )

就北京而言,夏季的霾主要以燃煤、土壤粉尘、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物为主 热带雨林地区因为全年高温多雨,不会出现霾

东北、华北地区农民在田地燃烧大量麦秆和稻草,产生的霾都发生在秋季 降雨、大风等天气有利于霾的扩散 2. 有关雾或霾的特点和影响是( ) A、霾一般有日变化,雾的日变化不明显

B、能见度相同的条件下,大气的相对湿度大时,为霾,小时为雾 C、雾使地面水汽不易蒸发,滋润土地,同时又具有保温作用 D、露点高低主要受凝结核的影响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天气气候基础知识以及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答案解析】1.D 2.C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霾是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因此,降雨、大风等天气有利于霾的扩散,故选D。

第2题,雾阻挡了地面水汽的蒸发,增加土地湿度,同时又减少了地面热量损失,具有保温作用的作用,因此选C。

1

【思路点拨】天气现象对人类影响很大,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内容,要扎实掌握基本原理。 【题文】K1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 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二)或公路涵洞的方式。读图完成3—4题

112° 焦

图一 火车 汉 城 区

柳 32° 汽车 汽车 路基 线 江 图一 图二

3.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铁路交通 D、水运

4.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

A、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 B、防城市内涝

C、阻止行人穿行 D、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城市的区位因素以及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答案解析】3.D 4.A

解析:第3题,根据题意,该地“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结合图一可以看出,水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 第4题,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是为了减少铁路给两侧带来的交通阻隔,减小对城市的交通干扰。

【思路点拨】城市和交通布局是考试常考的内容,要注意对比学习。

【题文】 J3读下列图和表格,完成5—6题 百分比% 1953年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图(图三) 100 Ⅰ政府因素 90 美国制造业内部产业产值变动表(表一) 80 Ⅱ教育、医疗 行业举产值(百万美元) 70

60 商业、金融、 例 1988年 1994年 增减率 50 信息、贸易、 124169 122798 —1.1 传统制 炼油 40

造行业 钢铁 437561 4370797 —0.9 30 Ⅲ制造20 70550 12.4 X行业 计算机 62773 10 51298 25.2 生物制40940 Ⅳ建筑、矿产 Ⅴ农林牧渔 0

药 2007

2

5.结合图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例小,产业水平低

B、产业结构由大到小的比例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表一中X行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D、制造业所占比例下降,总产值也逐年减少 6.对以上资料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以消费服务为主、制造业高技术化、就业结构知识化等 B、淘汰传统制造业发展现代制造业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C、制造业消耗资源较多,劳动密集度高,对环境的影响大,所以产业比例减小 D、苹果手机属于X行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是该企业升级的关键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图表分析能力。 【答案解析】5.C 6.A

解析:第5题,根据表一可以看出,X行业以计算机、生物制药为代表,因此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第6题,读材料可以看出,美国的传统工业(炼油、钢铁等)所占比重在下降,而知识技术型行业和服务员所占比重上升,因此选A。

【思路点拨】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在下降。

【题文】F1下图是我国某山地南北向的地形、地质剖面和气候要素图,回答下列7—8题

年降水量 气温℃ mm 30 20 10 0 -10 1500 图四 海拔m 1月均温

3000 2500 1000 2000 500 0 1500 1000 500 ① ② 年降水量

7月均温

地形剖面

34°N 33°N

7.读图可知( )

A、①地海拔700m左右,1月均温- 7°C左右 B、该山脉是我国年降水量1400mm的地理分界线 C、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陡峭,断层深谷密布 D、该山脉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8.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侧比南侧水能储量更丰富

B、①地发展草原畜牧业②地优质苹果是地理标志性物产 C、南侧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较清澈

D、①地区风沙、盐碱和旱涝严重,②地石灰岩广布,地表缺水干旱

3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地理环境要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答案解析】7.C 8.C

解析:第7题,根据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陡峭,断层深谷密布,因此选C。

第8题,根据题意,南坡地区水量丰富,地形平缓,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水土保持,因而水质较清澈。

【思路点拨】地形、气温、降水等地理要素是高中地理的核心内容南,要熟练掌握基本地理原理。

【题文】G2阅读下列表格,完成9—10题(人类灌溉用水量也包括在内)。 表二:(年径流深度即年径流总量除以流域面积) 清水河(黄河上游某支流),流域面积435km2 年代 60 70 80 表三: 万泉河(海南岛)流域面积727km2 年代 60 70 森林覆盖率(%) 40 15 年降水量(mm)年径流深度(mm) 径流系数(Y /X) X Y 2428 2601 1676 1805 0.69 0.69 森林覆盖率(%) 25.31 55.29 57.88 年降水量(mm)年径流深度(mm) 径流系数(Y /X) X Y 489 451 416 55 46 23 0.093 0.083 0.045 从表格中可知( ) A、清水河地区,森林覆盖率增加,导致流域年径流系数相对的减少 B、普遍而言,年降水量越大,年径流深度越大,径流系数越大 C、万泉河地区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大于清水河地区 D、两流域径流系数都小于1,最主要是森林的吸收、截留和蒸腾

10.就清水河流域而言,为了提高径流系数,人们的下列做法符合当地实际的是( ) 大规模植树造林 B、人工降雨,增加年降水量 种植耐旱的乔木、灌木和草 D、开垦梯田,发展种植业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南水北调路线比较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9.A 10.C

解析:第9题,从表二可以看出,清水河地区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流域年径流系数相对的减少,因此选A。

第10题,从表二可以看出,清水河地区降水量较少,因此需要种植耐旱的乔木、灌木和草。 【思路点拨】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图表判读能力的练习,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题文】B3 H111.下列四项地理思维推理中最严谨的一项是:( ) A、分析下列左图,结论为:北半球南坡所有纬度和季节:∠X=∠β+∠α 正午太阳光线

分析图 南坡 推到出结论 北半球南坡所有纬度和季节:

X ∠X=∠β+∠α

β α

北半球某地

4

湖北省黄冈中学等八校2015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5gup3q3du0088t3wps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