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上,达到人本主义崇尚的人的尊严、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罗杰斯认为,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活动,移情就是教师能够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把自己的情感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他认为,如果教师能够移情的话,就将格外有力地增添课堂的气氛。教师的作用是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自觉乐意地积极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就是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核心,学生自主地接受课程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管理,有教学时间的自由选择权和支配权。只有当个体需求,身心发展状态以及个体学习风格与学习目标相互一致时,学习才会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教学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气氛和情境,提供丰富广泛的学习资料,以利于学习时自由地发展自身在认知、情感方面的潜能。教师的任务不再是行为主义所强调的“教学生知识”,也不是认知学派所关注的“教学生怎样学习”,而是教学生如何“自我实现”,即决定学习什么、怎样掌握学习内容、采取什么顺序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相转换,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可以激发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计算机多媒体、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为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创造了条件。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象、观点、数据和资料,不直接或轻易地呈现结论,并留出空间让学习者参与进来活动,向学习者留下自我修改、自我思考、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空间。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迫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冯锐《论人本主义理论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10期。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