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2:14: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 3.1听听声音 1、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学生能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教学目标 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3、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 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在表格中。 6、交流汇报。 课后反思

16

动态修改 (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学生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教学目标 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一: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2)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3)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二: (1)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2)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 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课后反思

17

动态修改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 3.3声音的变化 1、学生知道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学生能尝试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教学目标 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准备 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3、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4、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4、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四、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3、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课后反思

18

动态修改 (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 3.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教学目标 2、学生能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3、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准备 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延伸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课后反思

19

动态修改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 3.5声音的传播 1、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学生能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教学目标 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3、学生认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小组交流、反馈: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 课后反思

20

动态修改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5ryo8418a3fmdy9ul8q7b8vd538ce00y4e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