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4:42: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 3.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学生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声音了。 教学目标 2、学生能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作用。 3、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教 学 过 程 动态修改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 (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我们听到声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音中的作(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用。) 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3)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1)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2)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交流反馈。 五、总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课后反思

21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 3.7保护我们的听力 1、学生知道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学生能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教学目标 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3、学生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准备 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 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 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 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2、阅读P42“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 3、介绍电子扩音器 课后反思 动态修改

22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 4.1身体的结构 1、学生知道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学生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教学目标 部的结构。 3、学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教 学 过 程 动态修改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说说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3、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3、观察身体的内部。 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 4.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三、课的延伸 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课后反思

23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1、学生知道到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学生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教学目标 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 (1)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2)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3)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4)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1)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 (2)交流 (3)与相关资料比对 (4)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1)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3)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后延伸 想想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课后反思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动态修改 24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 4.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1、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教学目标 2、学生能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3、学生养成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的习惯,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教学准备 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测量心跳和呼吸 1、(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 (2)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三、呼吸为什么加快 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3、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运动后几段时间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并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4、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 课后反思

25

动态修改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5ryo8418a3fmdy9ul8q7b8vd538ce00y4e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