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急性酒中毒:有大量的饮酒史,醉酒的严重程度与血液酒精浓度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冲动性行为、易激惹、判断力及社会功能受损,并有诸如潮红、走路不稳、口齿不清、共济失调等表现。如果中毒较深可导致呼吸心跳抑制,甚至生命危险。
第四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1、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急性脑病综合征 又称谵妄
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一般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病程较短暂,病变可逆,预后较好。临床表现: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可有冲动行为,思维不连贯,理解困难,出现片断的妄想。夜重昼轻。
谵妄的特征:持续时间数小时~数日。意识清醒后可部分或全部遗忘。意识障碍,精神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对周围事物的与环境的察觉清晰度降低。表现为昼轻夜重,定向障碍。 临床表现 活跃型 兴奋、激越、冲动、逃跑、破坏、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安静型 活动减少,警觉性降低、思维不连贯、数问不答等。
3、科萨科夫综合征(’s )又称遗忘综合征:由于脑器质性的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一近事记忆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常见的病因是下丘脑后部和近中线结构的大脑损害。临床表现是严重的记忆障碍特别是近记忆障碍。
4、痴呆( )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综合症。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难察觉)近记忆力障碍,学习新知识能力明显下降 ,对疾病有自知力,因此焦虑、易激惹,个性变化:孤僻、自私、对人冷淡、缺乏主动性。 中期表现(易察觉)近记忆力 ↓↓ ,远记忆力↓
,理解、判断、计算、定向力均受损, 思
维失去条理,由于智能与个性受损,易出现妄想,行为控制力↓↓。
晚期表现(主要为智能、人格衰败)记忆力↓↓↓,自理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行为刻板,最后大小便失禁、肢瘫,死于感染、衰竭等 愤怒的反应。
7、阿尔茨海默病():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
8、血管性痴呆():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旧称多发性梗死型痴呆
6、灾难反应:当患者对问题不能做出响应或不能完成相应工作时,可能做出突然大哭或者
9、和的鉴别
起病: 隐匿 较急 常有高血压史 病程: 病情缓慢进行发展 波动阶梯恶化,有多次卒中史, 脑循环改善后症状可减轻 早期症状: 近记忆障碍 神衰综合症 精神症状: 全面痴呆 记忆障碍为局限痴呆 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判断力、自知力保持较久 个性改变早且日益加重 个性改变不明显 远近记忆均差 识记和近记忆力障碍 情感淡漠或欣快 情感脆弱
神经症状体征 早期无 局限性症状体征如失语、失用、 偏瘫、癫痫发作、病理征 : 弥漫性脑皮质萎缩 梗塞、腔隙和软化灶 评分 小于4分 大于7分
10、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 轻度
近记忆障碍:常为首发及最明显症状,首先出现近事遗忘。学习新知识困难,看书报后不能回忆起其中的内容。 时间定向障碍,计算力减退。
人格改变:变得孤独、自私冷漠。不关心别人,对新环境不能适应。情绪不稳,易激惹 思维迟缓,对较复杂之工作不能胜任,能完成已熟悉的日常事务或家务,个人生活基本能自理。 中度
远记忆力下降。日常用品丢失,遗忘贵重物品。不能回忆自己的工作经历、自己的生日。在熟悉的环境中出现迷途现象。 出现时间、地点定向障碍
言语功能障碍明显,命名不能,失认以面容认识不能最常见,失用表现为不能正确地以手势表达,无法做出连续的动作。不能工作、难以完成家务劳动,基本生活料理也需家人督促或帮助。 重度
全面衰退,记忆力、思维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
口吃不清、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原始动作(如强握、吸吮反射)、肌张力增高。 最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是肌张力增高,肢体屈曲。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1、 精神分裂症 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思维、知觉、情感、行
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多巴胺()假说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5-羟色胺(5)假说 一级症状
1939年 就指出某些症状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具有很高价值, 认为这些症状在急性期最为明显。把这些症状列举如下:“思维化声,争论性幻听,对病者行为作评论的幻听;躯体被动体验;思维被夺和其他对思维的干扰;思维扩散,妄想性知觉,以及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感情、冲动和意志动作均受他人影响”。这些症状是从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并不是从关于精神分裂症心理机制的理论概念推断出来的。他把这些症状看作为“一级”,也仅只限于诊断上的意义。
2、 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症状群)
①前驱期症状 a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激动,易激惹, b认知改变 零星出现一些古怪或异常的观念,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 c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d行为改变 社会活动退缩或缺乏兴趣 e躯体改变 睡眠和食欲改变,乏力,活动和机能下降
②思维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特点:结构松散、无系统性;泛化、多变;荒谬离奇 ③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包括:联想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语词新作、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等
④感知觉障碍 听幻觉(幻听)最常见
⑤情感障碍 主要包括 情感平淡 情感淡漠 情感不协调 情感倒错 ⑥意志障碍 主要包括 意志减退 意志缺乏 病理性意志增强 ⑦行为动作障碍 主要包括:注意力障碍 记忆力障碍 学习障碍 ⑧认知缺陷症状 主要包括: 注意力障碍 记忆力障碍 学习障碍 3、临床分型(1)
单纯型 多起病于少年期,起病隐匿,缓慢发展。治疗效果和预后最差 青春型 多于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多在2周内到高峰。
紧张型 发病于青壮年,急性起病,发作性病程,近期疗效较好,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的表现。,典型表现为紧张综合征,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拗
偏执型 最常见 临床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 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多在30岁以后起病,缓慢发展。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症状长期保留
其它 a未分化型 b衰退型c残留型 d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3、 临床分型(2)—Ⅰ型和Ⅱ型
生物学和现象学相统一:按阳性、阴性症状群进行分型
阳性症状: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
阴性症状: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
意障碍
I型(阳性)精神分裂症:以阳性症状为特征,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良好,无认知功能改变,预后良好,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能亢进
型(阴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差,伴有认知功能改变,预后差,脑细胞丧失退化(额叶萎缩),多巴胺功能没有特别变化
混合型精神分裂症:不符合I型和型精神分裂症标准,或同时符合的患者
4、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 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 1个月,单纯型至少已持续2年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 2周以上,方可诊断 ④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4、 鉴别后期与痴呆的区别:精神分裂的患者对时间、空间和人物能正确的定向。意识通常是清醒的。一般记忆与智能没有明显的损害。出现意志障碍 主要包括 意志减退 意志缺乏。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痴呆以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记忆力的有明显减退。且有脑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第八章 心境障碍
1、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病)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