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 200cm3 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拉线找平,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5)成品保护
回填砂石垫层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和测量控制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1.4.3.2、素砼垫层施工
(1)施工准备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 在槽帮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志, 广场大面积浇筑的素砼垫层每隔3m左右钉上水平桩。 埋在垫层中的暖卫、电气等各种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方面验收。 组织商品混凝土供应和现场泵送设施架设。如零星部位采用现场拌制混凝土,校核混凝土配合比,检查后台磅秤,进行技术交底。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2)工艺流程
基底或模板内清理→商品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3)素砼垫层浇筑
清理:在地基或砂石垫层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支模的板内清
除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商品混凝土的组织供应应及时和连续,确保浇捣顺利进行。 零星部位现场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 。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最短时间不少于90s。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 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5 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 5c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后用平板振捣器振捣,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管道和预留孔、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再继续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
(4)素砼垫层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 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 昼夜。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方可拆除侧面模板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 以后,方可在其上来往行人和进行上部施工。在施工中,应保护好暖卫、电气暗管以及预留洞口,不得碰撞。雨期、台风天节施工时,露天浇筑混凝土编制天节性施工方案,准备覆盖材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1.4.4砌体施工方案 1.4.4.1、施工准备
(1)砌体皮数杆的设立
(2)计算砌体的每皮厚度,并逐一刻划在夹板的侧面上。 (3)根据框架柱上的水平控制线和砌体基层面的水平面,把皮数杆设置在砌体两端临时固定。
(4)用有色水平管检测两端皮数杆的水平一致后固定。 1.4.4.2、砌筑顺序
测水平→立皮数杆→架头角→拉紧弦线→砌墙。
砌块进场后,应按规定区域堆放整齐,并附有质量保证书。质量员对砖的外观及截面尺寸进行检查,对砌块不符合工程质量,一律要求退回。在基本符合要求后,由试验员随机抽样送实验室进行力学强度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1.4.4.3砌体施工
(1)工艺流程
砌体基础流程:拌制砂浆→确定组砌方法 →排底→砌筑 →抹防潮层
砌体流程: 砂浆搅拌
↓
作业准备 → 测量水平 → 砌墙体 → 验评
(2)砌体施工前,应在现场检查砌块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的要求。
(3)砌筑时应根据皮数杆拉弦线,以保证灰缝的平直。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 3h 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 4h 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砖墙应上下错缝,砂浆随砌随铺,一次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要求横平坚直,灰缝饱满,水平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 90%,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严禁用水冲洗灌缝。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
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
(4)砌体的水平缝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 ㎜,允许误差2 ㎜。
(5)砌体的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2/3。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的数量为每 12㎝墙厚放置1 根直径6 ㎜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 ㎝。末端应有90 度弯钩。
(6)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7)挡土墙等较宽的砖砌体砌筑时,要求双面拉线,采用挤浆法施工,保证灰缝饱满。墙砌筑后应及时清扫墙面并做好落手清工作。为结构验收和装饰施工作准备。 1.4.4.4、青石挡土墙施工
(1)工艺流程 砂浆搅拌 ↓
作业准备 → 试排撂底 → 砌料石 → 验评
(2)砌筑前,应对弹好的线进行复查,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进场石料的规格、尺寸进行试排、撂底,确定组砌方法。
(3)砂浆配合比应用重量比,水泥计量精度在±2%以内。采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子→水泥→掺合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 90s。应随拌随用,拌制后应在3h 内使用完毕,如气温超过30℃,应在2h 内用完,严禁用过夜砂浆。
(4)砂浆试块:按每个小品单体或 250m3 砌体每台搅拌机做一组试块(每组6块) ,如材料配合比有变更时,还应做试块。
(5)料石组砌方法应正确,料石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相关推荐: